[發明專利]一種應用厭氧反應器的污泥厭氧消化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451898.4 | 申請日: | 2021-04-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7912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18 |
| 發明(設計)人: | 陳小光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山瑞森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11/04 | 分類號: | C02F11/04;C02F11/1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300 江蘇省蘇州市昆山***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應用 反應器 污泥 消化 方法 | ||
1.一種應用厭氧反應器的污泥厭氧消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S1、污泥預處理,將需要厭氧消化的污泥通過攪拌機進行攪拌,對污泥中的結塊進行破碎;
S2、接種污泥制備,將制備接種污泥的原材污泥與蒸餾水混合,制備出含水量為75%-85%的接種污泥,并在接種污泥內添加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調節其pH值;
S3、將步驟S2中制備好的接種污泥與需要厭氧消化的污泥進行混合,制備成混合污泥,混合比例為:1.2:3.5;
S4、含水量調節,將上述步驟S3中混合污泥的含水量通過添加蒸餾水的方式調節至含水量為80%-90%的混合污泥;
S5、將步驟S4中的混合污泥加入超聲波反應器中進行反應,將混合污泥中細菌細胞壁結構被破壞,使細胞內含物外泄,水中溶解性有機物含量增加;
S6、將經過超聲波反應器反應后的混合污泥注入厭氧反應器進行厭氧反應,在反應時,對產生的生物氣體進行收集;
S7、將厭氧反應后的混合污泥收集在污泥池中,所述污泥池設置有加溫系統,且所述污泥池內部溫度保持在35℃-38℃之間;
S8、污泥池內的污泥在恒溫狀態下保持3天后,對其各項指標進行檢驗,指標不合適重復步驟S4-S7,直至各項指標完全達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應用厭氧反應器的污泥厭氧消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1中所述的污泥攪拌采用污泥攪拌器進行攪拌,所述污泥攪拌器包括電機、機架、傳動桿、攪拌器和刮泥器組成,所述電機安裝在機架上,且所述傳動桿通過聯軸器與電機的輸出軸連接,所述攪拌器通過支撐橫管連接固定在傳動桿上,所述刮泥器設置在支撐橫管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應用厭氧反應器的污泥厭氧消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2中調節接種污泥的pH值后,加入接種污泥總質量1/30的金屬銹粉以及接種污泥總質量1/120的氧化鎂粉進行混合。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應用厭氧反應器的污泥厭氧消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銹粉的制備方法具體為:將生銹廢鐵屑置于濃度為0.1mol/L的NaOH溶液中浸泡24h,再用去離子水清洗后通過粉碎制備而成。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應用厭氧反應器的污泥厭氧消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5中所述的超聲波反應器包括超聲波發生器和超聲波換能器,所述超聲波發生器與超聲波換能器電性連接,所述超聲波反應器的作用參數為頻率20-35kHz,功率密度0.10-0.3W/L,輻照時間為10-20min。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應用厭氧反應器的污泥厭氧消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6中所述的厭氧反應器設置為帶有回流組件的厭氧反應器,所述回流組件包括抽料泵和兩組回流管,所述抽料泵安裝于厭氧反應器的外壁上,兩組所述回流管的一端與厭氧反應器內部連通,且兩組所述回流管的另一端分別于抽料泵的進料口和出料口連通。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應用厭氧反應器的污泥厭氧消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厭氧反應器溫度為33-37℃,處理后污泥投料比為20%-50%,反應器中初始有機物負荷為100mgSCOD/gVSS-200mgSCOD/gVSS。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應用厭氧反應器的污泥厭氧消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7中所述的污泥池的上端設置有通過電機驅動的攪拌槳,并且污泥池的內側壁設置有遠紅外加熱板,所述遠紅外加熱板密封安裝于透明鋼化玻璃罩的內部,用于對污泥池內部的淤泥進行加溫,從而使污泥池內部溫度保持在35℃-38℃之間。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應用厭氧反應器的污泥厭氧消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遠紅外加熱板的波長為1.50-6.0μm之間,其電壓、功率為:單相220V/1-3kW;控溫范圍為:25℃-180℃;抗電強度為:1000V/1分鐘;絕緣電阻:>1.5ΜΩ。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應用厭氧反應器的污泥厭氧消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2中接種污泥的pH值調節范圍為:6.75-7.25,并且添加的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濃度均為4mol/L。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山瑞森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昆山瑞森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51898.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