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黃芩湯在制備治療腹瀉及改善腸道功能藥物中的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451242.2 | 申請日: | 2021-04-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8125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30 |
| 發明(設計)人: | 彭新宇;康樺華;陳文露;徐志宏;袁明貴;向蓉;田雅;周廷斤;魏琦麟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衛生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61K36/725 | 分類號: | A61K36/725;A61P1/12;A61P1/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輝 |
| 地址: | 510640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黃芩 制備 治療 腹瀉 改善 腸道 功能 藥物 中的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黃芩湯在制備治療腹瀉及改善腸道功能藥物中的應用,其中所述包括:黃芩、芍藥、甘草和紅棗。本發明中的黃芩湯可以降低AQP3和NHE8的mRNA表達,并降低腸道菌群Firmicutes/Bacteroidetes(F/B)比值水平至接近正常水平,從而緩解腹瀉癥狀。而且,該黃芩湯還能有效改善腸道菌群,高劑量中藥組合物增加了假絲酵母菌的相對豐度,增強腸上皮的免疫活性;低劑量中藥組合物增加了Jeotgalicoccus的相對豐度,促進腸道健康。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組合物的應用領域,具體涉及黃芩湯在制備治療腹瀉及改善腸道功能藥物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急性腹瀉是一個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傳統用于治療急性腹瀉的藥物主要為抗生素,但近年來,由于抗生素存在諸如耐藥性等問題,研究方向開始轉向植物化合物的抗腹瀉潛力。
黃芩湯是一種傳統中藥配方,最早出現在中醫論著《傷寒論》中,1800多年前在東方國家廣泛用于治療胃腸道癥狀,包括腹部痙攣、發熱、頭痛、嘔吐、惡心、極度口渴、心臟下脹等。但目前對于黃芩湯的實質適用病癥及作用機理還不明確,從而使其應用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腸道菌群是一個密集多樣的生態系統,涉及生理和病理過程。正常的腸道菌群通過幫助機體新陳代謝、排除毒素和維持腸道屏障功能來提升宿主的健康。而腸道菌群失調則涉及多種疾病和炎癥反應。
目前,對于黃芩湯治療蓖麻油致腹瀉的效果及其相關機制仍為空白,且對于黃芩湯在胃腸道其他方面的有效作用也未有相關公開,限制了黃芩湯的有效利用,因此,亟待開發出黃芩湯的更廣泛的新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蓖麻油誘發的腹瀉的藥物中的應用;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急性期蛋白表達抑制劑中的應用;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中藥組合物在制備鈉-氫交換體和水通道蛋白表達抑制劑中的應用;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中藥組合物在制備腸道微生物菌群調節劑中的應用。
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本發明的第一個方面,提供:
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蓖麻油誘發的腹瀉的藥物中的應用。
進一步地,上述中藥組合物包括:黃芩、芍藥、甘草和紅棗。
更進一步地,上述中藥組合物包括:以質量份計,黃芩6~12份、芍藥3~9份、甘草3~9 份和紅棗3~9份。
更進一步地,上述中藥組合物優選包括:以質量份計,黃芩6~9份、芍藥3~6份、甘草 3~6份和紅棗3~6份。
更進一步地,上述中藥組合物優選包括:以質量份計,黃芩9份、芍藥6份、甘草6份和紅棗6份。
更進一步地,上述中藥組合物為黃芩湯。
經發明人測定,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黃芩湯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為芍藥苷、黃芩苷、黃芩素、漢黃芩苷、甘草酸銨。其含量分別為芍藥苷5.39%、黃芩苷10.03%、漢黃芩苷3.76%、黃芩素1.35%和甘草酸銨3.29%(以質量比計)。
蓖麻油及其活性成分蓖麻油酸可以降低小腸和結腸對Na+和K+的吸收,降低Na+、K+ATPase活性,改變腸道通透性,從而引發小鼠腹瀉,而發明人發現,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黃芩湯可以通過改變腸道菌群和急性期蛋白來治療或緩解上述癥狀,從而起到抑制小鼠腹瀉的作用。
本發明的第二個方面,提供:
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急性期蛋白(APP)表達抑制劑中的應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衛生研究所,未經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衛生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5124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