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利用離子滲氮制備3D打印不銹鋼粉末的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110446657.0 | 申請日: | 2021-04-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99030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8-15 |
| 發(fā)明(設計)人: | 劉世鋒;薛彤;王巖;魏瑛康;楊鑫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2F9/08 | 分類號: | B22F9/08;B22F1/145;C23C8/38;C22C38/42;C22C38/04;C22C38/02;C22C38/48;B33Y7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棧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潘衛(wèi)鋒 |
| 地址: | 710055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離子 制備 打印 不銹鋼 粉末 方法 | ||
本發(fā)明涉及不銹鋼3D打印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利用離子滲氮制備3D打印不銹鋼粉末的方法;具體包括:原料準備;將準備好的原料放入真空熔煉爐中,先將真空熔煉爐抽真空至真空度為0.1Pa~5Pa,再加熱至混合物完全熔化成合金熔融液;霧化制粉,冷卻形成粒徑為3~80μm的粉末;篩分得到四種粒徑不同的原始粉末,再按照進行質量比1:3~5:4~6:2的比例進行混合;對混合后的粉末進行離子滲氮;本發(fā)明能夠大幅提升不銹鋼粉末3D打印制品的耐腐蝕性能,以及改善打印制品的機械強度,提升不銹鋼制品在一定的腐蝕介質中的使用壽命短。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不銹鋼3D打印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利用離子滲氮制備3D打印不銹鋼粉末的方法。
背景技術
3D打印技術是通過逐漸增加材料來制造零件的一種工藝方法,也稱為增材制造。以其數字化、個性定制化、網絡化為特點,解決了一些工程技術問題,已成為國內外研發(fā)熱點。很多專家認為,3D打印技術會推動第三次工業(yè)革命。
不銹鋼具有較好的耐蝕性、強度、耐氧化性、韌性和優(yōu)良的可加工性等綜合性能,已廣泛應用于水電、化工、航空航天、能源等領域。不銹鋼作為水電渦輪機的葉輪材料,通常在一定的腐蝕介質中服役,因此要求具有較高的耐腐蝕性能。離子滲氮技術是在低真空含氮氣氛中,利用模具陰極和陽極之間產生的輝光放電進行滲氮的工藝,與氣體滲氮相比,有滲入速度快、零件變形少、能源消耗少等優(yōu)點。
目前3D打印不銹鋼的耐腐蝕性和強度亟待進一步提升。針對耐腐蝕性,現(xiàn)有研究集中在后處理和制備抗腐蝕涂層上,耗費時間較長、成本高且工藝復雜。因此,提高不銹鋼粉末在3D打印技術領域的耐腐蝕性與強度有重大意義,能夠從源頭上提高3D打印不銹鋼產品的綜合性能,提高不銹鋼粉末3D打印制品的使用壽命。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不銹鋼粉末3D打印制品耐腐蝕差、機械強度低,導致在一定的腐蝕介質中使用壽命短的問題。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利用離子滲氮制備3D打印不銹鋼粉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原料準備
將鐵、銅塊、鎳塊、硅錳合金塊及金屬鉻破碎至粒徑3~8mm后,混合10~30min得到混合物;
步驟二:真空熔煉
將步驟一得到的混合物放入真空熔煉爐中,先將真空熔煉爐抽真空至真空度為0.1Pa~5Pa,再加熱至混合物完全熔化成合金熔融液;
步驟三:霧化制粉
將步驟二得到的合金融合液通入霧化設備中,在霧化室中霧化分散成微小液滴后冷卻形成粒徑為3~80μm的原始粉末;
步驟四:篩分、混合
將步驟三得到的原始粉末進行篩分,分別得到粒徑為3~15μm的原始粉末a,粒徑為15~30μm的原始粉末b,粒徑為30~56μm的原始粉末c,以及粒徑為56~80μm的原始粉末d;
使得到的原始粉末a、原始粉末b、原始粉末c、原始粉末d按照質量比1:3~5:4~6:2的比例充分混合60~120min得到混合粉末;
步驟五:離子滲氮
對混合粉末進行真空清洗,然后烘干后放入離子氮化爐內,抽真空至0.1~5pa,充入氮氣與氫氣,控制離子氮化爐內氣壓為300~500Pa后,加熱至500~580℃,保溫30~40min后,進行6~12h的離子滲氮,滲氮時的電壓為500~800V,隨爐冷卻至150℃后空氣冷卻;得到表面氮層厚度為0.03~0.12μm、物相組織為馬氏體和殘余奧氏體的不銹鋼粉末。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未經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4665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