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產品的銷量預測方法、裝置、存儲介質、計算機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444522.0 | 申請日: | 2021-04-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9588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09 |
| 發明(設計)人: | 蔡奎;唐斐斐;周波;周欣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意略明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Q30/02 | 分類號: | G06Q30/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張振軍 |
| 地址: | 200001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產品 銷量 預測 方法 裝置 存儲 介質 計算機 設備 | ||
一種產品的銷量預測方法、裝置、存儲介質、計算機設備,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從電商平臺數據中獲取消費人群和所述消費人群的歷史交易信息;根據所述歷史交易信息建立所述消費人群中每一個體與所述產品的關聯向量,并根據所述關聯向量將所述消費人群分為若干群組,其中,所述關聯向量包括所述個體與所述產品的多個關聯維度;根據所述電商平臺數據,計算每一群組在所述產品上市預設時間之后的目標人數;根據每一群組的目標人數,計算所述產品上市預設時間之后的銷量預測結果。由此,能夠適用于新產品且提高預測結果的準確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互聯網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產品的銷量預測方法、裝置、存儲介質、計算機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將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技術應用到電子商務領域,也可以通過大數據模型進行產品銷量的預測。
然而,目前市場上存在的產品銷量預測模型大多數是針對在售產品,用于預測在售產品在某一時間段(比如大促期間)的銷量數據。這些銷量預測模型依賴于在售產品的歷史銷量數據,再根據當前促銷的情況進行銷量預測。另外,也有少數模型能夠預測新產品銷量,但此類模型在新產品銷量預測時多基于消費者的購買意愿測試數據。即,主要將新產品原型/概念通過消費者定量研究的方式,測試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并結合消費者數量規模進行預測。
綜上,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數產品銷量預測模型針對已上市的在售產品,并基于歷史銷量數據預測目前及將來可能實現的銷量,對新產品銷量預測不夠準確。
發明內容
本發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供一種適用于新產品的銷量預測方法,且提高預測結果的準確性。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產品的銷量預測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從電商平臺數據中獲取消費人群和所述消費人群的歷史交易信息;根據所述歷史交易信息建立所述消費人群中每一個體與所述產品的關聯向量,并根據所述關聯向量將所述消費人群分為若干群組,其中,所述關聯向量包括所述個體與所述產品的多個關聯維度;根據所述電商平臺數據,計算每一群組在所述產品上市預設時間之后的目標人數;根據每一群組的目標人數,計算所述產品上市預設時間之后的銷量預測結果。
可選的,所述根據所述電商平臺數據,計算每一群組在所述產品上市預設時間之后的目標人數,包括:從所述電商平臺數據中獲取每一群組在歷史上多個時間點的人數;根據每一群組在歷史上多個時間點的人數,計算該群組在所述歷史上的增長率;根據每一群組的增長率,計算每一群組在所述產品上市預設時間之后的目標人數。
可選的,所述增長率為復合增長率,按照如下公式計算該群組在所述產品上市預設時間之后的目標人數S1(n)=S0(n)×(1+CAGRn);其中,CAGRn=[S0(n)÷S0-N(n)]1/N-1;其中,S0(n)為第n群組的當前人數,S1(n)為第n群組的目標人數,S0-N(n)為第n群組在歷史上一時間點的人數,該時間點與當前的時間距離為N,CAGRn為第n群組在歷史上的復合增長率。
可選的,所述根據每一群組的目標人數,計算所述產品上市預設時間之后的銷量預測結果,包括:根據每一群組的目標人數和潛在購買頻次,以及所述產品的價格,計算每一群組的總價值;將所有群組的總價值之和作為所述產品的目標市場規模;根據所述目標市場規模和所述產品上市后的交易轉化策略,計算所述產品上市預設時間之后的銷量預測結果。
可選的,所述產品上市后的交易轉化策略的獲取方法包括:將所述目標成本、每一群組的目標人數輸入策略設計模型中,從所述策略設計模型的輸出端獲取所述產品上市后的交易轉化策略,其中,所述產品上市后的交易轉化策略至少為一種;其中,所述策略設計模型根據不同種類的交易轉化策略對不同群組中消費人群的轉化歷史、以及不同種類的交易轉化策略對應的成本訓練得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意略明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意略明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4452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新型鼠標
- 下一篇:消息推送方法及裝置、存儲介質、計算機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