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圍壁與強梁的無轉圓過渡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444272.0 | 申請日: | 2021-04-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8410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30 |
| 發明(設計)人: | 張帆;顧建平;王永健;劉陽;陽澤偉;張偉;黎國龍;劉林;余志成;徐凱;肖蓉;李譽博 | 申請(專利權)人: | 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3B3/14 | 分類號: | B63B3/14;B63B3/56;B63B1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1105 | 代理人: | 周濤 |
| 地址: | 200129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強梁 無轉圓 過渡 結構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圍壁與強梁的無轉圓過渡結構,包括第一圍壁和強梁,所述第一圍壁的一頂角處開設有豁口,所述強梁的一端部抵在豁口的上部,豁口的下部嵌裝有第一插入板,第一插入板與第一圍壁和強梁的底部相固定,所述強梁包括與第一圍壁位于同一平面內的腹板、以及垂直固定在腹板底部的面板,所述第一圍壁的兩側面上設置有與面板相銜接的加強板,所述加強板的端部抵在第一圍壁的第一加強筋上。本發明通過在第一圍壁和第二圍壁的角接處設置強梁,通過使強梁穿過第二圍壁并使其端部抵在第一圍壁的豁口上,可保證結構應力能夠沿著本申請的過渡結構從強梁平緩地傳遞到艙室圍壁上。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船舶建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圍壁與強梁的無轉圓過渡結構。
背景技術
在船舶上層建筑的結構設計中,因為結構的跨距往往固定,而骨材、梁、圍壁一般都布置在整檔處,所以常常遇到強梁與艙室圍壁位置沖突的情況,主要利用如下方法處理:
方法一:完全使用圍壁代替同一檔的強梁,然后在圍壁需要通行的地方開大門孔;
方法二:完全使用強梁貫通整個檔位,然后在強梁的下方設立圍壁,圍壁頂在強梁下緣的面板上。
上述兩種方法具有下列不足:
方法一會造成結構冗余、浪費材料、施工復雜,不利于管子、電纜等布置,不利于提高上層建筑空間的利用率;
方法二會造成結構冗余、裝配繁瑣,完全忽視了圍壁對強檔剖面模數的貢獻,同時在圍壁的垂向邊與強梁面板交匯處的結構突變較大,容易因應力集中產生裂紋。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圍壁與強梁的無轉圓過渡結構,用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一種圍壁與強梁的無轉圓過渡結構,包括第一圍壁和強梁,所述第一圍壁的一頂角處開設有豁口,所述強梁的一端部抵在豁口的上部,豁口的下部嵌裝有第一插入板,第一插入板與第一圍壁和強梁的底部相固定,
所述強梁包括與第一圍壁位于同一平面內的腹板、以及垂直固定在腹板底部的面板,所述第一圍壁的兩側面上設置有與面板相銜接的加強板,所述加強板的端部抵在第一圍壁的第一加強筋上。
優選地,所述第一圍壁上還固定有第二加強筋。
優選地,所述第一圍壁的側端部還設置有與其相垂直的第二圍壁,第一圍壁與第二圍壁形成一個直角結構,所述第二圍壁的與第一圍壁相接的頂角上開設有開口,開口內嵌裝有與所述開口形狀相匹配的第二插入板。
優選地,所述開口為半U形。
優選地,所述第一圍壁的還設置有與其相垂直的第二圍壁,第一圍壁與第二圍壁形成一個T字形結構,所述第二圍壁的上部開設有可使強梁穿過的開口,開口內嵌裝有對該開口部位進行密封的第二插入板。
優選地,所述開口為U形。
優選地,所述強梁的頂部與第一圍壁的頂部相齊平。
優選地,所述豁口為半U形。
優選地,所述加強板為扁鋼。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通過在第一圍壁和第二圍壁的角接處設置強梁,通過使強梁穿過第二圍壁并使其端部抵在第一圍壁的豁口上,可保證結構應力能夠沿著本申請的過渡結構從強梁平緩地傳遞到艙室圍壁上。
2、本發明的過渡結構無需設置肘板,在保證結構應力傳遞效果的同時,極大地減化了船舶艙室的應力節點結構,不會影響船體結構強度,不僅減少了鋼板材料的消耗,節約了生產成本,也降低了船舶艙室的結構重量,同時對天花板高度影響小。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4427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發聲裝置
- 下一篇:一種承印物檢測裝置和橢圓印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