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林下水肥一體化區塊化智慧控制種植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443911.1 | 申請日: | 2021-04-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3337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20 |
| 發明(設計)人: | 楊開太;杜鈴;李金懷;陳寶玲;陳爾;葉勇衛;楊舒婷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A01G17/00 | 分類號: | A01G17/00;A01G22/25;A01G22/00;C05G3/00;C05G3/60;C05G5/20;C05F17/20 |
| 代理公司: | 南寧勝榮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6 | 代理人: | 韋慕婉 |
| 地址: | 530002 廣***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林下 水肥 一體化 區塊 智慧 控制 種植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林下水肥一體化區塊化智慧控制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選擇樹齡在20年以上的低丘生態公益林;S2:在林下空曠地分層平整多個土坡,每個土坡為一個區塊,在各個區塊上分別交叉種植至少兩種經濟作物;S3:采用水肥一體化區塊化智慧控制技術分別對種植的經濟作物噴施微生物有機液肥;所述的微生物有機液肥由包括以下成分的原料制備而成:林下剩余物、豆粕、雞蛋殼、中藥渣、煙草渣、甘蔗渣、復合微生物菌劑、沼液、甲硒丁氨酸、維生素C磷酸酯鎂。本發明充分利用公益林下的空間,同時種植多種經濟作物,進行區塊化管理,提高單位畝產量和質量,提高經濟效益。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林下經濟種植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林下水肥一體化區塊化智慧控制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林業的經營主體森林是陸地生態的主體、自然生態系統的頂層,具有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減少污染、游憩保健以及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極其重要的生態服務功能,對維持陸地生態系統的平衡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事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性問題。公益林不能進行砍伐,但可以充分利用林下資源、林下空間、林源區域發展種植業、養殖業。林業空間是生態功能發揮作用的空間,也是經濟生產的空間,因此,林業的功能也是雙重性的,生態功能和經濟功能。生態空間蘊含著多種生產空間,有了生態空間才有生產空間,可從事多種林下生產,產生多種收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追求營養與健康,追求純天然、無污染的綠色食品已成為一種時尚。所以,發展林下經濟,利用森林空間發展森林蔬菜、森林養殖,是人們追求綠色、營養、健康食品的必然要求。
目前的林下經濟發展的種植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林糧、林油、林菜(含林菌)、林苗、林果、林藥、林草等。基本上都是一元模式栽培,生產的經濟作物單一且經濟效益低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林下水肥一體化區塊化智慧控制種植方法,充分利用公益林下的空間,同時種植多種經濟作物,進行區塊化管理,提高單位畝產量和質量,提高經濟效益。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林下水肥一體化區塊化智慧控制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選擇樹齡在20年以上的低丘生態公益林;
S2:在林下空曠地分層平整多個土坡,每個土坡為一個區塊,在各個區塊上分別交叉種植至少兩種經濟作物;
S3:采用水肥一體化區塊化智慧控制技術分別對種植的經濟作物噴施微生物有機液肥;
所述的微生物有機液肥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林下剩余物100~200份、豆粕50~100份、雞蛋殼5~10份、中藥渣10~15份、煙草渣2~5份、甘蔗渣10~15份、復合微生物菌劑3~7份、沼液2000~3000份、甲硒丁氨酸0.1~1份、維生素C磷酸酯鎂0.1~2份。
進一步,所述的公益林為松樹林或黃花梨樹林。
進一步,所述的經濟作物為天冬、香椿、辣木、姜黃、茯苓中的至少兩種。
進一步,步驟S2中所述的土坡的長度為6~13米,寬度為3~5米。
進一步,所述的步驟S3中,中藥渣以重量份計,包括黃芪渣1~3份、金銀花渣2~5份、救必應渣1~5份。
進一步,所述的步驟S3中,復合微生物菌劑以重量百分比計,包括30~50%有效活菌和50~70%功能菌種。
進一步,所述的有效活菌包括棘孢木霉與芽孢桿菌、放線菌、酵母菌、乳酸菌中至少一種的混合;所述的功能菌種為根瘤菌、圓褐固氮菌、抗生菌、解磷菌、解鉀菌中至少三種的混合。
進一步,所述的步驟S3中,微生物有機液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未經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4391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