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戶貸款收益流數據生成方法、系統、電子設備及介質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439576.8 | 申請日: | 2021-04-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2912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16 |
| 發明(設計)人: | 李勝艷;黃振飛;王曉峰;王儀豪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Q40/02 | 分類號: | G06Q40/02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天宇 |
| 地址: | 10014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戶 貸款 收益 數據 生成 方法 系統 電子設備 介質 | ||
本公開提供了一種用戶貸款收益流數據生成方法,可用于金融領域或其他領域,包括:根據用戶現金流量數據得到每期實際直線利率;采用二分法對每期實際直線利率進行有序數組查找,得到使最后一期攤余成本為零時所對應的該期實際直線利率,其中,該期實際直線利率即為實際合同收益率;根據該期實際直線利率及起始攤余成本得到每期應收利息及每期實際攤余成本;根據用戶現金流量數據、每期應收利息及每期實際攤余成本生成用戶貸款收益流數據。本公開還提供了一種用戶貸款收益流數據生成系統、電子設備及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數據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戶貸款收益流數據生成方法、系統、電子設備及介質。
背景技術
非應計貸款是指貸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沒有收回的貸款,或銀行進行還貸評估發現用戶無法按期歸還本金或利息的貸款。對于已經確認為非應計利息的貸款,收取的客戶利息會優先沖減貸款本金,當貸款本金沖減為0后再確認為收入。因此,非應計貸款的銀行賬本金和客戶賬本金是不一致的。如在此期間,客戶的經營過程中出現了對還款能力有利的因素變化,經風險管理部門確認有足夠證據表明客戶以后能夠及時足額償還該筆貸款的本息,則可將該筆貸款從非應計貸款轉為應計貸款。轉回應計貸款后,在系統的常規實現方式是按照普通貸款進行記賬,即客戶歸還的本金沖減貸款本金,客戶歸還的利息確認為利息收入,待銀行賬全部歸還后,剩余歸還的現金全部確認為利息收入。但是該類處理方法無法在貸款的整個生命周期中準確反映銀行的實際收益。
為了準確的反映銀行的實際收益,需要按照剩余的貸款本金、剩余期限以及未來現金流,計算實際收益率,然后按照實際收益率確認利息收入,目前業內系統缺少此類業務的處理方法。
發明內容
本公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戶貸款收益流數據生成方法、系統、電子設備及存儲介質,旨在準確反映銀行的實際收益。
本公開的第一個方面提供了用戶貸款收益流數據生成方法,包括:根據用戶現金流量數據得到每期實際直線利率;采用二分法對所述每期實際直線利率進行有序數組查找,得到使最后一期攤余成本為零時所對應的該期實際直線利率,其中,該期實際直線利率即為實際合同收益率;根據該期實際直線利率及起始攤余成本得到每期應收利息及每期實際攤余成本;根據用戶現金流量數據、每期應收利息及每期實際攤余成本生成用戶貸款收益流數據。
進一步地,該方法還包括:使用逐次逼近法對邊界實際收益率進行折半查找,得到使最后一期攤余成本為零時所對應的實際合同收益率;其中,該邊界實際收益率為使用二分法對每期實際直線利率進行有序數組查找后未得到使最后一期攤余成本為零狀態時所對應的最后一組實際直線利率或有序數組中實際直線利率對應的貸款期數之差等于一閾值時的有序數組值。
進一步地,使用二分法對所述每期實際直線利率進行有序數組查找,得到使最后一期攤余成本為零時所對應的該期實際直線利率包括:將所述每期實際直線利率中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作為有序數組查找的初始數組;判斷該初始數組中實際直線利率對應的貸款期數之差是否等于一閾值,若是,則得到所述邊界實際收益率;否則,執行所述最大值與所述最小值所對應的期數之差的中間值開始查找。
進一步地,執行所述最大值與所述最小值所對應的期數之差的中間值開始查找包括:判斷該中間值對應的實際直線利率是否滿足使最后一期攤余成本為零,若是,結束查找;否則,根據計算得到的最后一期攤余成本大于或小于零進行有序數組中大于或小于中間值的那一半區域查找,直至得到實際合同收益率或未得到使最后一期攤余成本為零狀態時所對應的最后一組實際合同收益率或有序數組中實際直線利率對應的期數之差等于一閾值時的有序數組值。
進一步地,根據用戶現金流量數據、每期應收利息及每期實際攤余成本生成用戶貸款收益流數據包括:根據用戶現金流量數據、每期應收利息及每期實際攤余成本生成用戶貸款收益流數據列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3957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