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智慧城市的垃圾分類識別系統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431526.5 | 申請日: | 2021-04-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2046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16 |
| 發明(設計)人: | 王弈麟;冀保峰;趙秋燕;李文濤;李春國;文紅;宋康;王毅;韓瑽琤;張高遠;張曉輝;徐振洋;吳紅海;鄭國強;王珺;趙云飛;楊沐;張青青;成迪;牛文皓;袁通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5F1/00 | 分類號: | B65F1/00;B65F1/14 |
| 代理公司: | 洛陽九創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1156 | 代理人: | 張龍 |
| 地址: | 471000 河南***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智慧 城市 垃圾 分類 識別 系統 方法 | ||
用于智慧城市的垃圾分類識別系統,包括:采集模塊,用于獲取待分類垃圾的特性信息;主控模塊,用于根據特性信息對待分類垃圾進行識別得到分類結果;執行模塊,用于根據分類結果對待分類垃圾進行分揀將待分類垃圾轉換為已分類垃圾;監測模塊,用于對已分類垃進行監測得到垃圾堆量;管理模塊,用于根據垃圾堆量生成調度指令。本發明提供用于智慧城市的垃圾分類識別系統及方法,能夠自動識別待分類垃圾,并且根據識別結果完成對待分類垃圾進行分類,進而根據分類結果進行回收,精確度和效率都更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智慧城市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用于智慧城市的垃圾分類識別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智慧城市主要是結合數據、網絡、云平臺和移動通信等相應的技術,進一步對其進行相關內容的應用。智慧城市反映出的是一個城市的動態資源。城市之間的各種信息的來源進行挖掘,滲透出事物的規律和本質的特性。通過相應的技術處理,可以對片面碎亂繁雜的數據進行詳細地匯集、挖據和分析,從中提取出有用的資源,進而為城市的發展和社會的服務提供一定的依據。物聯網通過光電技術的發展,可以將物與物之間進行相鏈接,使得整個城市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我國目前處于經濟快速發展階段,與此同時也伴隨著垃圾的大量產生,在一些垃圾管理較好的地區,大部分垃圾會得到衛生填埋、焚燒、堆肥等無害化處理,而更多地方的垃圾則常常被簡易堆放或填埋,導致臭氣蔓延,并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為了能夠更好地對垃圾進行回收,實現資源再利用和有害垃圾無害化處理,很多地區開始大力推進垃圾分類回收制度。但是,現有技術中,垃圾分類回收主要依賴于人工操作,人們需自行判斷手上的垃圾屬于何種類別,然后再投放到對應的垃圾桶內,雖然人工分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效果,但大量的時間、人力與物力,并且分類的精確度有限,經常出現錯誤分類的情況。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發明提供用于智慧城市的垃圾分類識別系統及方法,能夠自動識別待分類垃圾,并且根據識別結果完成對待分類垃圾進行分類,進而根據分類結果進行回收,精確度和效率都更高。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具體方案為:用于智慧城市的垃圾分類識別系統,包括:
采集模塊,用于獲取待分類垃圾的特性信息;
主控模塊,用于根據特性信息對待分類垃圾進行識別得到分類結果;
執行模塊,用于根據分類結果對待分類垃圾進行分揀將待分類垃圾轉換為已分類垃圾;
監測模塊,用于對已分類垃進行監測得到垃圾堆量;
管理模塊,用于根據垃圾堆量生成調度指令。
作為上述用于智慧城市的垃圾分類識別系統的進一步優化:所述采集模塊包括用于獲取待分類垃圾圖像的機器視覺攝像頭,機器視覺攝像頭與所述主控模塊電性連接,所述特性信息包括輪廓信息、特征信息、色彩信息和材質信息。
作為上述用于智慧城市的垃圾分類識別系統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執行模塊包括用于驅動待分類垃圾移動的第一驅動器和用于驅動待分類垃圾與第一驅動器脫離的第二驅動器,第一驅動器和第二驅動器均與所述主控模塊電性連接。
作為上述用于智慧城市的垃圾分類識別系統的進一步優化:所述監測模塊包括用于感應已分類垃圾堆疊高度的紅外對管傳感器,紅外對管傳感器與所述主控模塊電性連接。
作為上述用于智慧城市的垃圾分類識別系統的進一步優化:還包括感應模塊,用于對垃圾投放者進行感應以觸發所述采集模塊。
作為上述用于智慧城市的垃圾分類識別系統的進一步優化:所述感應模塊包括用于感應垃圾投放者的人體熱釋電紅外線傳感器,人體熱釋電紅外線傳感器與所述主控模塊電性連接。
作為上述用于智慧城市的垃圾分類識別系統的進一步優化:還包括物聯網模塊,用于將所述垃圾堆量傳輸給所述管理模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科技大學,未經河南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3152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