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BIM技術與縮尺模型動態模擬結合的密集樁基沉樁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429072.8 | 申請日: | 2021-04-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1142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13 |
| 發明(設計)人: | 凌曉明;劉輝;許廣林;朱子宇;梁偉仁;唐夢生;姜云華;孫健翔;張定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廣州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廣州工程局集團港航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13 | 分類號: | G06F30/13;G06F30/20;E02D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正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牟建鑫 |
| 地址: | 51000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bim 技術 縮尺 模型 動態 模擬 結合 密集 樁基 施工 方法 | ||
1.一種BIM技術與縮尺模型動態模擬結合的密集樁基沉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沉樁前期工作準備:首先對施工區域進行探索檢查,并記錄數據,然后根據收集到的數據搭建沉樁模擬實驗臺(1),并預制沉樁定位模擬器(8)、打樁船模型(2)、運樁船模型(3)、鋼管樁模型(4)以及準備BIM相關技術軟件;
S2:鋼管樁沉樁模擬:用沉樁定位模擬器(8)模擬現場沉樁過程,記錄鋼管樁模型(4)的位置;
S3:BIM技術演示:用BIM相關技術軟件進行3D建模及沉樁過程的動態演示,并通過動態模擬,確定打樁船和運樁船的移動路徑,做好相應記錄,并據此確定最佳沉樁順序;
S4:結論校核:沉樁定位模擬器(8)模擬的結論與BIM技術演示結果進行校核,如果校核結果出現偏差,重新模擬沉樁,如何校核結果吻合,記錄模擬數據和結果,然后在進行下一根鋼管樁模型(4)的沉樁模擬;
S5:重復進行S2至S4,直至所有鋼管樁模型(4)完成沉樁模擬操作;
S6:正式沉樁:打樁船和運樁船安照確定好的移動路線進行行駛,并根據沉樁順序完成沉樁操作,在沉樁施工中使用BIM技術跟蹤每根鋼管樁實際沉樁樁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BIM技術與縮尺模型動態模擬結合的密集樁基沉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以下步驟:
S7:沉樁結果反饋以及微調后期沉樁操作:通過BIM技術軟件根據現場沉樁情況,反饋沉樁質量,并反向追溯檢查已沉樁是否相碰,根據反饋結果對后續的沉樁方案做出相應微調,并根據調整方案繼續進行沉樁施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BIM技術與縮尺模型動態模擬結合的密集樁基沉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樁模擬實驗臺(1)包括上端開口設置的盒體(11)以及水平設置于箱體開口邊緣的橫向縮尺(12)和縱向縮尺(13),所述橫向縮尺(12)與所述縱向縮尺(13)相互垂直設置;所述盒體(11)開口處滑動連接有與橫向縮尺(12)平行的橫向定位線(5)、與縱向縮尺(13)平行的縱向定位線(6),所述橫向定位線(5)與縱向定位線(6)交錯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BIM技術與縮尺模型動態模擬結合的密集樁基沉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盒體(11)為鐵制盒,所述縱向定位線(6)兩端以及橫向定位線(5)兩端均設置有磁鐵(7),若干所述磁鐵(7)均與盒體(11)磁吸固定。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BIM技術與縮尺模型動態模擬結合的密集樁基沉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樁定位模擬器(8)包括水平架設于盒體(11)開口處的橫桿(81)、與所述橫桿(81)水平滑動連接的豎桿(82)、與所述豎桿(82)豎直滑動連接的基座(83)以及與所述基座(83)轉動連接的連接桿(84)以及供鋼管樁模型(4)穿過的套管(85);所述連接桿(84)在水平面上擺動,所述套管(85)與所述連接桿(84)活動端轉動連接,且所述套管(85)在豎直平面上擺動;所述豎桿(82)設置有豎向縮尺(823),所述基座(83)設置有水平量角器(833),所述水平量角器(833)環繞設置于連接桿(84)的回轉軸線,所述連接桿(84)設置有豎向量角器(845),所述豎向量角器(845)環繞設置于套管(85)的回轉軸線。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BIM技術與縮尺模型動態模擬結合的密集樁基沉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83)包括滑動套接于豎桿(82)外周面的套環(831)以及與所述套環(831)固定的底板(832),所述基座(83)設置有制動螺栓(8311),所述制動螺栓(8311)朝豎桿(82)方向螺紋貫穿套環(831)。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BIM技術與縮尺模型動態模擬結合的密集樁基沉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桿(84)位于水平量角器(833)與底板(832)之間。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BIM技術與縮尺模型動態模擬結合的密集樁基沉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豎桿(82)開設有容納槽(822),所述豎向縮尺(823)容納于所述容納槽(822)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廣州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廣州工程局集團港航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中鐵廣州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廣州工程局集團港航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29072.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