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車輛能量回收模式控制方法、系統、設備及存儲介質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426452.6 | 申請日: | 2021-04-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7132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26 |
| 發明(設計)人: | 程志帥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寧波吉利汽車研究開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L7/10 | 分類號: | B60L7/10;B60T17/18;B60S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華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林凡燕 |
| 地址: | 310000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車輛 能量 回收 模式 控制 方法 系統 設備 存儲 介質 | ||
本發明提供一種車輛能量回收模式控制方法,具體涉及車輛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車輛能量回收模式控制方法及系統,包括:當車輛處于停止/靜止狀態時,采集監控信號數據;當車輛啟動時,將車輛控制單元監控信號數據與預設除銹參數閾值進行比較,判斷是否進入除銹模式,若是,車輛行駛后進入所述除銹模式,且實時監控車輛制動強度及車輛制動次數,否則,車輛行駛后執行能量回收;在滿足所述車輛制動強度及所述車輛制動次數達到所述預設除銹參數閾值條件后,則執行能量回收本發明可以智能識別制動盤銹蝕現象,且執行除銹工作,降低整車能源消耗及成本費用,實現車輛智能能量回收。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車輛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車輛能量回收模式控制方法、系統、設備及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能量回收的實現主要集中在制動能量回收技術中,卻忽略了車輛自身的養護。隨著停車資源的有限性和人類活動范圍的延伸,跨國家(省份)的地域性活動越來越多,車輛長時間停放在戶外導致一些表面未做防銹處理的鐵制件產生銹蝕現象,使得車輛整體性能較差。目前,帶有能量回收功能的車輛普遍存在的制動盤銹蝕無法及時有效清除的問題,雖然傳統的制動駕駛模式中可以實現除銹功能,但是新能源車輛的制動駕駛模式下的除銹工作,不論在何種車輛工況下,銹蝕現象都難以徹底清除,尤其是車輛長時間停放戶外,制動盤上將會出現大面積銹蝕現象,除銹工作質量較差,產生車輛制動抖動、劃盤問題、刷盤音現象及拖滯等等問題。
發明內容
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車輛能量回收模式控制方法及系統,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制動盤上大面積銹蝕現象,進行自我制動盤銹蝕判斷,有效完成徹底清除銹蝕,提高除銹工作質量,實現車輛能量回收。
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車輛能量回收模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當車輛處于停止/靜止狀態時,采集監控信號數據;當車輛啟動狀態時,將車輛控制單元監控信號數據與預設除銹參數閾值進行比較,判斷是否進入除銹模式,若是,進入所述除銹模式,且實時監控所述車輛制動強度及所述車輛制動次數,否則,車輛行駛后執行能量回收;在滿足所述車輛制動強度及所述車輛制動次數達到所述預設除銹參數閾值條件后,則執行能量回收。
于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車輛再次進入停止/靜止狀態,再次判斷是否達到預設除銹參數閾值,若是,執行能量回收工作,若否,進入下一階段循環判斷。
于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方法還包括,預設車輛除銹參數閾值,其中,所述除銹參數閾值包括車輛停止時間周期信號數據、車輛制動強度及車輛制動次數。
于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預設車輛除銹參數閾值包括車輛停止時間周期、車輛制動強度及車輛制動次數。
于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預設車輛除銹參數閾值的步驟包括:
獲得車輛各個車況下的制動盤數據及摩擦片數據;依據所述制動盤數據及所述摩擦片數據建立所述除銹限定數據庫。
于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采集監控信號數據的步驟包括:通過所述車輛的制動開關單元獲得制動開度信號數據;依據所述制動開度信號數據計算時間周期信號數據;將所述時間周期信號數據通過車輛控制局域網路傳輸至車輛控制單元,通過車輛控制單元采集所述時間周期信號數據作為所述監控信號數據。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車輛能量回收模式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包括,數據采集單元,用于當車輛處于停止/靜止狀態時,采集監控信號數據;數據預設單元,用于當車輛啟動時,將車輛控制單元監控信號數據與預設除銹參數閾值進行比較,判斷是否進入除銹模式,若是,車輛行駛后進入所述除銹模式,且實時監控車輛制動強度及車輛制動次數,否則,車輛行駛后執行能量回收;數據處理單元,用于在滿足所述車輛制動強度及所述車輛制動次數達到所述預設除銹參數閾值條件后,則執行能量回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寧波吉利汽車研究開發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寧波吉利汽車研究開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2645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