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常嚙合齒輪徑向自由浮動的多軸功率分流均載機構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110426287.4 | 申請日: | 2021-04-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2413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16 |
| 發(fā)明(設計)人: | 孔子豪;張志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瑞天科技(三亞)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H57/023 | 分類號: | F16H57/023;F16H57/021;F16H5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孫志一 |
| 地址: | 572000 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qū)迎賓路中*** | 國省代碼: | 海南;4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嚙合 齒輪 徑向 自由 浮動 功率 分流 機構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常嚙合齒輪徑向自由浮動的多軸功率分流均載機構,所述均載機構包括輸入軸1、輸入軸固定軸承2、中間連接件和輸入軸常嚙合齒輪4,所述均載機構可使得輸入軸常嚙合齒輪在傳遞扭矩的同時確保其在垂直于輸入軸的軸線的端面上自由浮動。本發(fā)明通過所述均載機構可使得輸入軸常嚙合齒輪在傳遞扭矩的同時確保其在垂直于輸入軸的軸線的端面上自由浮動,確保多軸功率分配均勻。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變速機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常嚙合齒輪徑向自由浮動的多軸功率分流均載機構。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的雙中間軸分流技術是重型汽車變速器結構中的典型方案,無論是ZF的最先進的三段式結構的TRAXON變速器,還是EATON最先進的兩段式ENDURANT變速器,均采用主副箱雙中間軸布局;部分重型變速器采用行星機構作為副箱,主箱采用雙中間軸結構。傳統(tǒng)的雙中間軸變速器具有承載能力強、結構緊湊、質(zhì)量輕、換檔輕便等優(yōu)點。
但是,傳統(tǒng)的雙中間軸變速器為了實現(xiàn)功率分流,主箱輸出軸及輸出軸上的檔位齒輪必須設計為徑向浮動結構,輸出軸為懸臂梁,輸出軸上齒輪呈徑向浮動狀態(tài)。優(yōu)點是輸出軸上的檔位齒輪徑向浮動時可以保證兩根中間軸上的檔位齒輪受力均勻。缺點是掛檔時,浮動結構使得同步器摩擦元件產(chǎn)生偏載,使同步器壽命達不到國家標準要求的22次萬(相當于100萬公里)壽命;或者出現(xiàn)同步器壽命足夠,但均載不好,使得齒輪軸承或花鍵壽命不夠的情況。亦即均載和同步器壽命為一對矛盾體。無法保證既有大的承載能力,又有可靠、輕便的換檔。
發(fā)明內(nèi)容
為此,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常嚙合齒輪徑向自由浮動的多軸功率分流均載機構,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傳統(tǒng)雙中間軸的變速裝置的輸出軸及輸出軸上檔位齒輪浮動而導致的同步器壽命短或嚙合套壽命短、或均載不好導致齒輪軸承壽命短的問題。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根據(jù)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常嚙合齒輪徑向自由浮動的多軸功率分流均載機構,包括輸入軸、輸入軸固定軸承、中間連接件和輸入軸常嚙合齒輪,所述輸入軸常嚙合齒輪可在傳遞扭矩的同時確保其在垂直于輸入軸的軸線的端面上自由浮動。
進一步地,所述中間連接件包括浮動連接套,所述輸入軸通過所述輸入軸固定軸承與殼體相連;所述浮動連接套和所述輸入軸連接;所述浮動連接套和所述輸入軸常嚙合齒輪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中間連接件包括彈性扭力片,所述輸入軸通過所述輸入軸固定軸承與殼體相連;所述彈性扭力片固定在所述輸入軸的圓周槽內(nèi),所述彈性扭力片與所述輸入軸常嚙合齒輪的內(nèi)槽之間具有一定的間隙,在轉動時,通過內(nèi)槽一側傳遞扭矩。
進一步地,所述浮動連接套和所述輸入軸通過鼓形齒聯(lián)結在一起,且所述浮動連接套和所述輸入軸常嚙合齒輪通過鼓形齒聯(lián)結在一起。
進一步地,所述浮動連接套兩端的聯(lián)結方式包括采用漸開線鼓形花鍵或矩形鼓形花鍵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鼓形齒包含內(nèi)鼓或者外鼓,其連接面包含單段或多段圓弧。
本發(fā)明具有如下優(yōu)點:
本發(fā)明通過所述輸入軸常嚙合齒輪的徑向浮動就可以達到均載分流的效果。所述輸入軸常嚙合齒輪在傳遞扭矩的同時確保其在垂直于輸入軸的軸線的端面上自由浮動。本發(fā)明應用于現(xiàn)有的雙中間軸變速器上,將可以取消輸出軸的徑向浮動和各個檔位齒輪徑向浮動,在中間軸均載的同時,使得傳統(tǒng)的同步器達到用戶要求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方式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示例性的,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提供的附圖引申獲得其它的實施附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瑞天科技(三亞)有限公司,未經(jīng)瑞天科技(三亞)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2628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