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治療銀屑病中藥在制備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藥物中的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422062.1 | 申請日: | 2021-04-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7263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15 |
| 發明(設計)人: | 徐洋;張月;謝慶鳳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方醫科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6 | 分類號: | A61K36/9066;A61P9/10;A61P17/06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天河廬陽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44 | 代理人: | 胡濟元 |
| 地址: | 510515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治療 銀屑病 中藥 制備 防治 心肌 缺血 灌注 損傷 藥物 中的 應用 | ||
本發明涉及治療銀屑病中藥在制備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藥物中的應用,其中所述治療銀屑病中藥的有效成分由20重量份土茯苓制成的粉末和以下原料藥的水提物組成:莪術10重量份,腫節風20重量份,紫草20重量份,赤芍15重量份,烏梅20重量份,甘草10重量份,當歸10重量份,川芎10重量份,生地20重量份。本發明所述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藥物可以可以改善模型大鼠的心功能,抑制炎癥反應,調節免疫,緩解心肌纖維化的病理改變,減輕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含有傳統中藥的未確定結構的藥物制劑,具體涉及治療心血管系統疾病的藥物。
背景技術
冠心病心肌梗死的發病率與死亡率逐年攀升,隨著醫學研究的發展與進步,各種治療手段如溶栓、經皮冠狀動脈介入、冠狀動脈支架術等在臨床治療中得到了普遍的運用。在通過這些治療方法恢復心肌供血,減輕心肌損傷的同時,缺血再灌注可能加重心臟功能障礙和結構損傷,甚至造成心肌細胞的不可逆性死亡,稱之為缺血再灌注損傷(myocardial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因此,對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預防和治療也獲得了更多的關注,成為了研究的熱門問題。
缺血再灌注損傷涉及到炎癥反應、自由基的大量釋放、興奮性氨基酸以及代謝性受體的激活,核酸內切酶的激活、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激活等內容。機體的應激性(免疫性)炎癥反應是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基礎,而各種炎癥介質包括細胞毒素又是構成這些炎癥反應的基礎。
中醫藥可通過抑制炎癥細胞的趨化及浸潤、調節細胞因子的合成及分泌、恢復炎癥抑制因子和促炎因子的平衡等多種途徑干預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后炎癥反應,發揮心肌保護作用。近年來研究證明,中醫藥防治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調節炎癥反應、抗血栓形成、抑制氧化應激損傷、促進心肌毛細血管新生等作用,可作用于心肌損傷的多個病理環節,顯示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公開號為CN105233150A的專利申請的實施例1公開了一種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莪術10重量份、腫節風20重量份、紫草20重量份、赤芍15重量份、土茯苓20重量份、烏梅20重量份、甘草10重量份、當歸10重量份、川芎10重量份、生地20重量份。同時,上述專利申請還公開了所述中藥組合物具有以下作用和治療用途:“本發明同時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用于治療銀屑病,療效確切;具有祛風清熱、除濕消腫、活血通絡,用于治療銀屑病性關節炎以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療效確切;本發明還有利濕清熱、活血化瘀、解毒散結的作用,用于治療惡性腫瘤,療效確切。”但是,目前尚未見上述專利申請所述中藥組合物有其它新用途的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治療銀屑病中藥在制藥中的新用途。
所述治療銀屑病中藥在制藥中的新用途具體是:
治療銀屑病中藥在制備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藥物中的應用,其中,所述的治療銀屑病中藥的有效成分與公開號為CN105233150A專利申請的實施例1相同,即由20重量份土茯苓制成的粉末和以下原料藥的水提物組成:
莪術10重量份,腫節風20重量份,紫草20重量份,赤芍15重量份,烏梅20重量份,甘草10重量份,當歸10重量份,川芎10重量份,生地20重量份。
上述應用中,所述的有效成分由以下方法制成:
(1)取土茯苓粉碎過80目篩,得土茯苓粉末;
(2)取莪術、腫節風、紫草、赤芍、烏梅、甘草、當歸、川芎和生地飲片,水煎煮提取三次,第一次加10~12倍量水,煎煮提取2小時,第二和三次分別加8~10倍量水,煎煮提取1小時;合并提取液,過濾,減壓濃縮至80℃下熱測比重為1.10~1.20g/cm3的清膏,冷卻至室溫,加入乙醇并控制乙醇的體積濃度為70%,靜置24h,過濾,回收乙醇,濃縮至80℃下熱測比重為1.30~1.40g/cm3的稠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方醫科大學,未經南方醫科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2206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