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增材和減材復合制造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421684.2 | 申請日: | 2021-04-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51048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13 |
| 發明(設計)人: | 王文琴;羅丹;王德;范曉飛;陳杰;劉勇;陳雅薇;張海濤;伍乘星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昌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3P23/04 | 分類號: | B23P2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何世磊 |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復合 制造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增材和減材復合制造系統,包括密封外殼、控制模塊、成型模塊、送料模塊和工作臺,所述成型模塊和所述工作臺設置于所述密封外殼內,所述送料模塊輸送物料至工作臺上,所述成型模塊包括增材機構和減材機構,所述工作臺連接有導線,在成型時所述增材機構與所述物料接觸并施加壓力,所述增材機構與所述物料和所述工作臺形成閉合回路,所述物料在電阻熱和壓力的作用下形成三維實體,所述減材機構對所述三維實體進行減材處理,所述控制模塊統籌控制所述增材機構和所述送料模塊,通過設置的增材機構對三維實體進行成型,再通過減材機構對成型的三維實體進行減材,從而提高成型效率的同時,提高了一體成型的精度,避免了二次加工。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工業制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增材和減材復合制造系統。
背景技術
金屬增材制造技術領域正在快速發展,有選擇性激光燒結(SLS)、電子束熔煉(EBM)、選擇性熱燒結(SHS)等幾十種增材制造技術,已發展的較為成熟,其成型方式大多為:首先在計算機上完成符合需要的三維CAD模型,再用分層軟件對模型進行分層,得到每層的截面,采用自動控制技術,使激光有選擇地燒結出與計算機內零件截面相對應部分的粉末,使粉末經燒結熔化,冷卻,凝固,成形,完成一層燒結后再進行下一層燒結,且兩層之間燒結相連。如此層層燒結、堆積,結果燒結部分與CAD原型一致的實體。
但上述方法加工出來的零件存在較大的組織缺陷和其成型精度較低,其缺陷大多為:表面粗糙,熱應力大,且其熱成型尺寸具有一定偏差,需要進行二次加工,增加了操作的復雜性,降低了效率。
發明內容
基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增材和減材復合制造系統,解決金屬增材制造技術中組織缺陷及成型精度低的技術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增材和減材復合制造系統,包括密封外殼、控制模塊、成型模塊、送料模塊和工作臺,所述成型模塊和所述工作臺設置于所述密封外殼內,所述送料模塊輸送物料至工作臺上,所述成型模塊包括增材機構和減材機構,所述工作臺連接有導線,在成型時所述增材機構與所述物料接觸并向所述物料施加壓力,所述增材機構與所述物料和所述工作臺形成閉合回路,所述物料在電阻熱和壓力的作用下形成三維實體,所述減材機構對所述三維實體進行減材處理,所述控制模塊統籌控制所述增材機構和所述送料模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設置的增材機構對三維實體進行成型,再通過減材機構對成型的三維實體進行減材,從而提高成型效率的同時,提高了一體成型的精度,避免了二次加工。
具體的,所述控制模塊包括第一控制模塊、第二控制模塊和第三控制模塊,所述第一控制模塊控制所述增材機構,所述第二控制模塊控制所述減材機構,所述第三控制模塊控制所述送料模塊。
具體的,所述增材機構包括第一機械臂、電極輪和電極信號控制器,所述電極信號控制器設置于所述電極輪一端,所述電極輪和所述電極信號控制器設置于所述第一機械臂的活動端,增材時,所述控制模塊控制所述第一機械臂的機械運動,所述電極輪與所述物料和所述工作臺形成閉合回路,通過設置的電極輪在增材時其以電阻熱為熱源,產生熱量少,成型質量好,且設備簡單,成本低,同時,通過電極加熱熔化物料,可以使每一層的厚度更加精確可控,提高了成型的尺寸精度。
具體的,所述電極信號控制器控制所述電極輪的工作參數,所述工作參數為:電極壓力、焊接電流、焊接速度。
具體的,所述減材機構包括第二機械臂、激光發射器、冷卻組件和激光信號控制器,所述激光發射器的激光發射端設有冷卻組件,所述激光發射端設置于所述第二機械臂的活動端,減材時,所述控制模塊控制所述第二機械臂的機械運動,所述激光發射端射出激光對成型的三維實體的多余部位進行切割,所述冷卻組件冷卻所述激光發射端的溫度,從而保持所述激光發射端處于正常工作溫度,通過設置的激光器進行減材,此方式具有如下優點:激光切割速度快,成型精度高,切縫窄,切割面光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昌大學,未經南昌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2168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