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汽車頂篷鈑金制造的抗沖壓能力自動檢測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421451.2 | 申請日: | 2021-04-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6458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15 |
| 發明(設計)人: | 馬運強;甘泉;程晶晶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1N3/36 | 分類號: | G01N3/36;G01N3/02;G01N3/04 |
| 代理公司: | 安徽濰達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66 | 代理人: | 張蘭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汽車 頂篷 制造 沖壓 能力 自動檢測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汽車頂篷鈑金制造的抗沖壓能力自動檢測裝置,包括:支撐架,其下端固定安裝在底座上,所述支撐架的上端連接有推動氣缸,所述敲擊桿的邊側固定連接有導向齒桿;工作臺,安裝在所述底座的上端,所述工作臺的中部設置有下壓塊,且下壓塊的下端連接有用于復位的內置彈簧,所述下壓塊的邊側連接有第一齒輪桿,且第一齒輪桿和夾塊之間通過提供拉力的拉繩相連接;隔音罩,固定安裝在所述底座的上端,所述隔音罩的上端連接有第二齒輪桿。該用于汽車頂篷鈑金制造的抗沖壓能力自動檢測裝置,能夠簡化整體的固定操作步驟,同時能夠在檢測的過程中對驅動元件起到良好的散熱降溫作用,避免驅動元件長時間處于高溫的狀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相關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用于汽車頂篷鈑金制造的抗沖壓能力自動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汽車是指通過機械能驅動行駛的車輛,然而汽車發生交通事故時極易造成外殼的變形,因此在進行汽車殼體生產加工過程中通常都會對頂篷以及側邊的鈑金件進行特定的抗沖壓能力檢測,由此通過抗沖壓能力自動檢測裝置從而來避免不合格的產品流入市場進行使用。
然而現在大多數的抗沖壓能力自動檢測裝置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如公開號為CN110864986A的一種汽車外殼零配件抗壓檢測裝置,其中通過設置有支撐板和夾緊墊,電動推桿工作推動移動板向內側移動,移動板內側的夾緊墊由兩側將待檢測零配件夾緊,確保在檢測過程中零配件位置不會發生偏移,然而在對零配件限位時需要兩個電動推桿進行驅動,整體的限位操作較為復雜,需要一定的電控元件進行驅動限位,增加了整體的使用成本;
二、如公開號為CN108088750A的一種汽車車門限位器外殼抗壓性檢測裝置,其中通過通過擠壓氣缸帶動擠壓塊下降,所述擠壓氣缸上設置有受力檢測器,通過受力檢測器對擠壓氣缸施加的擠壓力進行檢測,整體在檢測的過程中需要擠壓氣缸進行持續不斷的工作,裝置在工作的過程中并不能對連續工作的擠壓氣缸起到良好的散熱降溫作用,從而導致因擠壓氣缸長期處于高溫的狀態,影響到自身的使用壽命。
所以我們提出了一種用于汽車頂篷鈑金制造的抗沖壓能力自動檢測裝置,以便于解決上述中提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汽車頂篷鈑金制造的抗沖壓能力自動檢測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提出的目前市場上現有的抗沖壓能力自動檢測裝置對零部件固定時整體較為復雜,在檢測的過程中不便于對驅動元件起到良好的散熱降溫作用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汽車頂篷鈑金制造的抗沖壓能力自動檢測裝置,包括:
支撐架,其下端固定安裝在底座上,所述支撐架的上端連接有推動氣缸,且推動氣缸的下端固定連接有敲擊桿,所述敲擊桿的邊側固定連接有導向齒桿;
小型水箱,分布于所述推動氣缸的左右邊側,所述小型水箱的邊側連接有輸水管,且小型水箱的邊側固定連接有用于制冷的制冷機,所述小型水箱的下端和所述支撐架之間通過提供復位彈力的彈簧相連接;
工作臺,安裝在所述底座的上端,所述工作臺的中部設置有下壓塊,且下壓塊的下端連接有用于復位的內置彈簧,所述下壓塊的邊側連接有第一齒輪桿,且第一齒輪桿和夾塊之間通過提供拉力的拉繩相連接;
銜接柱,安裝在所述工作臺的下端,所述工作臺的邊側安裝有滾輪桿且滾輪桿的外端安裝在定位塊的內部,所述定位塊的內部固定連接有磁鐵,且滾輪桿的上端連接有推動桿;
隔音罩,固定安裝在所述底座的上端,所述隔音罩的上端連接有第二齒輪桿,且第二齒輪桿上固定安裝有對鈑金限位的限位基桿。
優選的,所述下壓塊的下端和工作臺的預留空間內部之間滑動連接,且下壓塊下端邊側的鋸齒狀結構與第一齒輪桿之間通過嚙合的方式對接,通過下壓塊的移動能夠使得嚙合連接的第一齒輪桿進行同步轉動。
優選的,所述夾塊的外側下端和工作臺的邊側之間通過彈簧構成彈性伸縮結構,且夾塊的內端固定連接有用于提高接觸摩擦力的凸點,利用夾塊內端安裝的凸點從而能夠提高和鈑金之間的接觸摩擦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未經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2145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