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RDMA的數據傳輸方法、裝置及電子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415701.1 | 申請日: | 2021-04-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2229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13 |
| 發明(設計)人: | 劉國輝;李銘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易捷思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8 | 分類號: | H04L29/08;G06F13/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果之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41 | 代理人: | 卜榮麗;李志剛 |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區西***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rdma 數據傳輸 方法 裝置 電子設備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RDMA的數據傳輸方法、裝置及電子設備,其中方法包括:發送端從發送請求池中獲取發送請求,將發送請求發送至接收端和等待響應隊列,接收端RDMA接收隊列接收發送端DMA地址,將傳輸數據復制到接收端DMA地址中并移動到數據接收進程中,接收端基于唯一標識獲取發送請求,并將發送請求初始化為響應請求,將唯一標識存入響應請求發送到發送端,發送端RDMA接收隊列接收唯一標識,根據唯一標識從等待響應隊列中找到對應的發送請求,并將發送請求釋放回到發送請求池中;本發明避免了數據傳輸過程中再進行額外的內存分配帶來的開銷,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延遲。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數據傳輸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RDMA的數據傳輸方法、裝置及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數據傳輸時,在傳統的TCP/IP模式下,需要CPU主動將數據拷貝到TCP的緩沖區中,然后TCP再將緩沖區中的數據發送給網卡,網卡才能將這些數據傳輸出去,數據延遲較長。RDMA(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技術全稱遠程直接內存訪問,就是為解決網絡傳輸中服務器端數據處理的延遲而產生的,其與TCP/IP的模式本質上的不同在于RDMA在CPU上是零拷貝的,支持RDMA的網卡會通過DMA將需要傳輸的內存數據拷貝到網卡上發送出去,這個過程不需要CPU的參與。
與TCP/IP模式不同的是,RDMA有一套自己的應用程序編程接口(API),這就導致傳統的socket編程無法適用于RDMA編程,在數據傳輸過程中,需要調用系統API再進行額外的數據結構內存分配釋放操作,延遲較高,效率較低,并且花費CPU初始化新分配的請求,整個流程消耗時間較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RDMA 的數據傳輸方法及裝置,以解決現有的數據傳輸過程中,需要調用系統API進行額外的數據結構內存分配釋放操作導致的延遲較高、效率較低、整個流程消耗時間較長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基于RDMA的數據傳輸方法,包括:
發送端通過發送端的數據發送進程從發送請求池中獲取發送請求,將所述發送請求發送至接收端和等待響應隊列,其中,所述發送請求包含發送請求的唯一標識以及將傳輸數據進行DMA映射后得到的發送端DMA地址;
接收端的RDMA接收隊列通過預先獲取的接收請求,接收所述發送請求中的發送端DMA地址,將所述發送端DMA地址中的傳輸數據復制到接收端DMA地址中,并將所述接收端DMA地址中的傳輸數據移動到數據接收進程中,將所述接收請求釋放回到接收請求池中;
接收端基于發送端發送請求的唯一標識從接收端發送請求池中獲取發送請求,并將所述發送請求初始化為響應請求,將發送端發送請求的唯一標識存入所述響應請求,將所述響應請求發送到發送端;
發送端通過發送端的RDMA接收隊列接收所述響應請求中發送端發送請求的唯一標識,根據所述發送請求的唯一標識從所述等待響應隊列中找到對應的發送請求,并將所述發送請求釋放回到發送請求池中。
可選地,所述將所述發送請求發送至接收端和等待響應隊列包括:
將所述發送請求的RDMA工作請求發送到RDMA發送隊列;
所述RDMA發送隊列通過RDMA傳輸協議將所述發送請求的RDMA工作請求對應的數據發送到接收端,其中,所述發送請求的RDMA工作請求對應的數據包括發送請求的唯一標識以及將傳輸數據進行DMA映射后得到的發送端DMA地址;
將所述發送請求發送至等待響應隊列。
可選地,所述接收端的RDMA接收隊列通過預先獲取的接收請求,接收所述發送請求中的發送端DMA地址,將所述發送端DMA地址中的傳輸數據復制到接收端DMA地址中,并將所述接收端DMA地址中的傳輸數據移動到數據接收進程中,將所述接收請求釋放回到接收請求池中,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易捷思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易捷思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1570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