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海上風電吸力筒基礎與貝藻類筏架組合結構及其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412132.5 | 申請日: | 2021-04-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2679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5 |
| 發明(設計)人: | 田會元;姜娟;徐明強;楊威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27/42 | 分類號: | E02D27/42;E02D27/44;E02D27/52;A01K61/50;A01G3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華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苗曉娟 |
| 地址: | 200434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海上 吸力 基礎 藻類 組合 結構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工程技術領域的一種海上風電吸力筒基礎與貝藻類筏架組合結構及其施工方法,技術方案為:在海上風電吸力筒基礎的吸力筒頂,避開連接件的位置布設單個系泊錨;多個海上風電吸力筒基礎圍成的空間為一個單元海域,單元海域的中間放置貝藻類筏架;系泊線的一端系在吸力筒頂的系泊錨上;系泊線的另一端系在貝藻類筏架上。系泊錨通過吸力筒固定在海底,即可有效減小由于貝藻類筏架養殖設備運動對風電基礎產生的附加荷載,也能減輕由于系泊的拉拽對基礎主體的破壞。本發明在保證海上風機穩定運行的同時,充分利用海上風電基礎結構為養殖生產提供便利條件,有利于推動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的和諧共存發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海上風電吸力筒基礎與貝藻類筏架組合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現代化海洋牧場是適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新型海洋生物資源開發模式。但隨著近海海洋開發的不斷推進,在各類用海方式擠占用海空間、用海矛盾日益突出及生態保護愈加嚴格的現狀下,海洋牧場與其他用海方式融合協調發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近年來,我國海上風電發展迅猛,開發技術基本成熟、設備不斷升級,海上風電正向規模化發展。海上風電吸力筒基礎,通過連接結構能夠有效發揮樁式基礎和傳統筒形結構的優勢,解決基巖埋深淺和施工窗口期短等工程難題。利用吸力筒基礎結構為海洋牧場設施的布置提供便利條件,同時減輕風電基礎與養殖設施之間的相互影響,實現使用海域的分層立體開發,是探索海洋牧場與海上風電場融合發展的新挑戰。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海上風電吸力筒基礎與貝藻類筏架組合結構及其施工方法。本發明在保證海上風機穩定運行的同時,充分利用海上風電基礎結構為養殖生產提供便利條件,有利于推動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和諧共存發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海上風電吸力筒基礎與貝藻類筏架養殖組合結構,在海上風電吸力筒基礎的吸力筒頂,避開連接件的位置布設單個系泊錨;多個海上風電吸力筒基礎圍成的空間為一個單元海域,單元海域的中間放置貝藻類筏架;系泊線的一端系在吸力筒頂的系泊錨上;系泊線的另一端系在貝藻類筏架上。
基于上述技術特征:四個海上風電吸力筒基礎分別位于空間四角均勻布置,圍成單元海域。
基于上述技術特征:貝藻類筏架為矩形,單邊均勻布置四條系泊線,矩形角點處的系泊線重合,共計十二根系泊線,海上風電吸力筒基礎與貝藻類筏架通過十二根系泊線相連。
基于上述技術特征:貝藻類筏架角點處的系泊線及與角點相鄰的兩條系泊線,共計三條系泊線的一端交于一處,系在就近相鄰的吸力筒頂的系泊錨上。
一種海上風電吸力筒基礎與貝藻類筏架組合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
步驟一:在陸地上將系泊錨安裝在吸力筒頂。
步驟二:系泊線的一端固定于系泊錨上,系泊錨隨海上風電吸力筒基礎吊裝入水并安裝至海底,系泊線的另一端暫固在海上風電吸力筒基礎的頂部。
步驟三:規劃海域投放貝藻類筏架,并將暫固在海上風電單樁基礎頂部的系泊線的另一端固定于貝藻類筏架。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吸力筒頂的系泊錨可在陸域環境建造完成,系泊線可預先固定在系泊錨上,隨吸力筒風電基礎吊裝沉入海底,在保證系泊安全性的同時,可有效縮短海上作業時間。
2.系泊錨通過吸力筒固定在海底,與其他海上風電基礎相比(如單樁、高樁承臺、導管架等),由于吸力筒頂蓋與海床面完全接觸,整個筒體牢牢固定在海底,以吸力筒頂蓋代替基礎主體設置系泊點,即可有效減小由于貝藻類筏架養殖設備運動對風電基礎產生的附加荷載,同時也能減輕由于系泊的拉拽對基礎主體的破壞,從而保證風電基礎安全平穩運行。
3.在海上風電吸力筒基礎圍成的中間海域布設貝藻類筏架,可節約用海面積,實現海洋牧場與海上風電場融合發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1213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限高自動預警裝置
- 下一篇:一種車載ATC網絡系統及軌道交通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