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給藥導管和給藥導管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411459.0 | 申請日: | 2021-04-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289198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16 |
| 發明(設計)人: | 高猛;章澤波;葉樂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未名信科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北大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A61M25/00 | 分類號: | A61M2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權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郎志濤 |
| 地址: | 311200 浙江省杭州市蕭***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導管 制備 方法 | ||
1.一種給藥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給藥導管包括:
導管組件,所述導管組件包括管體,所述管體的遠端用于與體外儲藥系統連接,所述管體的近端用于植入到體內;
供藥組件,所述供藥組件設于所述管體內且靠近所述近端設置,用于將所述體外儲藥系統的藥液經所述近端送至用藥位置;
所述供藥組件還包括釋放件,所述釋放件與所述管體的近端配合且將所述管體的近端的端口封閉,所述釋放件的外表面為凸弧面,所述凸弧面上間隔設置多個釋放孔;
所述供藥組件還包括微閥,所述微閥阻斷設置在所述管體內;
所述釋放件與所述近端配合且與所述微閥間隔設置,藥液經所述釋放孔到達用藥位置;
所述管體的遠端設有接頭,所述接頭的內壁上設有限位結構;
所述微閥設置在所述供藥組件和所述近端之間,所述微閥自所述供藥組件向所述近端的方向單向導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給藥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供藥組件包括微泵,所述微泵阻斷設置在所述管體內,所述微泵的進藥側面向所述遠端,所述微泵的供藥側面向所述近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給藥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閥包括:
閥座,所述閥座與所述管體的內壁配合,所述閥座內設有供藥液通過的通道;
閥芯,所述閥芯以可移動的方式設置在所述通道內,所述閥芯用于打開或者關閉所述通道;
彈性件,所述彈性件分別與所述閥芯和所述閥座配合,所述彈性件的彈力用于驅使所述閥芯關閉所述通道。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給藥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供藥組件還包括檢測件,所述檢測件間隔設置在所述微泵和所述微閥之間,用于檢測所述微泵的運行狀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給藥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件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與所述管體的內壁配合,所述基座上設有供藥液通過的流道;
傳感器,所述傳感器設置在所述流道內。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給藥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為圓筒結構或者圓環網狀結構;
并且/或者所述傳感器為壓力傳感器或流量傳感器;
并且/或者所述微泵為電滲微泵、壓電微泵、超聲微泵和轉子機械微泵中的任一種;
并且/或者所述導管組件還包括保護膜,所述保護膜包覆在所述管體的外側,所述傳感器的第一引出線和/或所述微泵的第二引出線設置在所述保護膜和所述管體之間。
7.一種給藥導管的制備方法,該給藥導管的制備方法用于制造根據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給藥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給藥導管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組裝微泵、檢測件和微閥,制備釋放件和管體;
S2:利用膠粘或超聲焊接的方式依序將微泵與檢測件、微閥和釋放件連接組裝;
S3:利用膠粘或超聲焊接的方式將S2中組裝完成的結構與管體和接頭進行組裝;
S4:將第一引出線、第二引出線集成在管體的外表面上;
S5:在管體的外表面制備保護膜,以使第一引出線和第二引出線被包裹在管體和保護膜之間,從而形成最終的給藥導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未名信科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北大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未經杭州未名信科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北大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11459.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