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孔介質型蓄冷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408932.X | 申請日: | 2021-04-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28041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20 |
| 發明(設計)人: | 楊肖;葉聞杰;劉楊;楊波;王啟揚;劉剛;楊冬梅;楊志宏;陳吉奐;何悅星;盧旭航;駱光躍;盧奕;陳景琪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F5/00 | 分類號: | F24F5/00;F24F13/30;F24F13/20;F24F13/3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縱橫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11106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多孔 介質 型蓄冷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多孔介質型蓄冷裝置,包括殼體,殼體上設有和殼體相連通的進液口和排液口;殼體內設有若干個球體,球體內設有蓄冷劑,球體的表面為換熱面;相鄰的兩個球體之間、球體與殼體之間均形成流通間隙,工作流體經進液口流入至殼體內通過流通間隙和換熱面換熱后從排液口流出;本發明采用的相鄰的兩個球體之間、球體與殼體之間均形成流通間隙從而形成多孔型結構,增加了工作流體和換熱面的接觸面積,從而起到了強化了換熱的效果,提高了換熱效率和結冰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冰蓄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孔介質型蓄冷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發展,建筑物中使用大型空調日益增多,隨之帶來的問題是用電量的增加,晝夜用電不平衡。轉移負荷成為了當前解決矛盾的手段之一,即削弱尖峰用電,達到平衡供電。轉移負荷就是采用蓄冰空調系統在夜間用電低谷期,采用電制冷機制冷并將冷量以冰的形式儲存起來。在用電高峰期把儲存的冷量釋放出來,以滿足建筑物空調符合的需要。
在制冰過程中蓄冷裝置的性能對整個冰蓄冷的運行性能有著重要的影響,同時蓄冷裝置結冰率是衡量整個系統運行效率的重要指標之一。傳統的蓄冷系統為冰-盤管式,盤管沉浸在水中,管內通入乙二醇,通過低溫的乙二醇使水結冰。然而管中的乙二醇在流動時部分冷量依然沒有與水換熱且無法使得蓄冷裝置中的水快速獲得冷量從而結冰。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孔介質型蓄冷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導致的乙二醇與水的接觸面積小導致的換熱效率及結冰率低的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采用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多孔介質型蓄冷裝置,包括殼體,所述殼體上設有和殼體相連通的進液口和排液口;
所述殼體內設有若干個球體,所述球體內設有蓄冷劑,所述球體的表面為換熱面;
相鄰的兩個所述球體之間、所述球體與殼體之間均形成流通間隙,工作流體經進液口流入至所述殼體內通過所述流通間隙和換熱面換熱后從所述排液口流出。
進一步地,所述球體為熱浸鍍鋅鋼板制成的球體。
進一步地,所述球體內的蓄冷劑為水。
進一步地,所述工作流體為抑制性乙二醇。
進一步地,所述殼體的內壁設有保溫材料。
進一步地,所述保溫材料為聚氨酯制成的保溫材料。
進一步地,所述殼體的材質為鍍鋅鋼板。
進一步地,所述殼體外的底部連接有底腳固定裝置。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實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效果:
1、本發明采用的相鄰的兩個球體之間、球體與殼體之間均形成流通間隙從而形成多孔型結構,增加了工作流體和換熱面的接觸面積,從而起到了強化了換熱的效果,提高了換熱效率和結冰率;
2、本發明的蓄冷裝置熱浸鍍鋅鋼板作為抑制性乙二醇與水的換熱界面,提高了換熱效率;
3、本發明的蓄冷裝置強化換熱的同時使得結冰速率以及結冰率有所提高;同時,由于多孔結構的設計,降低了蓄冷器的重量,結構更簡單輕巧;
4、本申請在殼體內設置若干個球體,將蓄冷劑設置于球體內,換熱面將蓄冷劑與蓄冷劑之間隔開,從而防止了蓄冷劑結成的冰因為工作流體的擾動造成碰撞進而球體或殼體發生破裂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蓄冷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其中:1、換熱面;2、蓄冷劑;3、工作流體;4、殼體;5、保溫材料;6、底腳固定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未經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0893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手部康復體感VR互動裝置
- 下一篇:留言本5G無擾交流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