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大直徑球形混凝土屋蓋施工建造支護模板及其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407260.0 | 申請日: | 2021-04-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0718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13 |
| 發明(設計)人: | 鄧小斌;張毅;黃建坡;彭曉波;鄒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信國安建工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11/04 | 分類號: | E04G11/04;E04G17/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唐邦英 |
| 地址: | 610000 ***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直徑 球形 混凝土 施工 建造 支護 模板 及其 方法 | ||
1.大直徑球形混凝土屋蓋施工建造支護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底座(3),所述支承底座(3)的底部設置有多個支承柱(2),所述支承底座(3)的頂部設置有若干支護桿(7),若干支護桿(7)的長度由支承底座(3)的中心沿著徑向向外呈逐漸減少的趨勢,其中,設置在支承底座(3)中心的支護桿(7)垂直設置,其余支護桿(7)傾斜設置且以設置在中心的支護桿(7)為中心軸對稱設置,還包括若干與支護桿(7)上端連接的弧形龍骨(4),在同一徑向上的支護桿(7)的上端的弧形龍骨(4)首尾相連形成弧形或半圓形結構,所有弧形龍骨(4)構成與大直徑球形混凝土屋蓋形狀匹配的球面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徑球形混凝土屋蓋施工建造支護模板,其特征在于,傾斜設置的支護桿(7)上連接有支撐桿(8),所述支撐桿(8)一端與支承底座(3)的頂部連接用于支承支護桿(7),另一端與支護桿(7)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大直徑球形混凝土屋蓋施工建造支護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桿(8)與支護桿(7)鉸接,且所述支護桿(7)的下端轉動設置在支承底座(3)上,所述支承底座(3)的頂部向下凹陷形成凹槽(10),所述支撐桿(8)的下端能夠插入對應的凹槽(10)內,所述支撐桿(8)上對稱設置有兩個固定塊(9),所述固定塊(9)與支承底座(3)之間通過螺栓連接實現固定支撐桿(8)。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大直徑球形混凝土屋蓋施工建造支護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底座(3)的頂部設置有若干套筒(13),兩兩套筒(13)為一組,所述支護桿(7)的下端垂直連接有轉軸(12),所述轉軸(12)的兩端分別轉動設置在同一組的兩個套筒(13)內,所述轉軸(12)的兩端均設置有螺紋孔,所述套筒(13)的側壁上設置有環形槽(14),通過螺栓穿過環形槽(14)固定于螺紋孔內實現轉軸(12)固定。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大直徑球形混凝土屋蓋施工建造支護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塊(9)滑動設置在支撐桿(8)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徑球形混凝土屋蓋施工建造支護模板,其特征在于,設置在支承底座(3)中心的支護桿(7)的底部設置有安裝塊(11),所述安裝塊(11)通過螺栓與支承底座(3)的頂部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徑球形混凝土屋蓋施工建造支護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護桿(7)的上端設置有接頭(6),所述支護桿(7)通過接頭(6)與延長桿(5)連接,所述弧形龍骨(4)與延長桿(5)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徑球形混凝土屋蓋施工建造支護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柱(2)的底部設置有加強塊(1)。
9.根據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大直徑球形混凝土屋蓋施工建造支護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護桿(7)與弧形龍骨(4)一一對應。
10.如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大直徑球形混凝土屋蓋施工建造支護模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將支承柱(2)與支承底座(3)進行組裝形成支護體系;
S2、將弧形龍骨(4)安裝在支護桿(7)的頂部,然后支護桿(7)的底部安裝在支承底座(3)的頂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信國安建工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信國安建工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07260.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