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提高3D打印鈦合金點陣結構強韌性的熱處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406028.5 | 申請日: | 2021-04-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275599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31 |
| 發明(設計)人: | 楊鑫;賴楊凱;馬文君;王婉琳;張兆洋;王犇;王風輝;孫晨皞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2F10/64 | 分類號: | B22F10/64;C22F1/18;B33Y40/20;B33Y10/00;B33Y80/00;B22F10/28 |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專利事務所 61214 | 代理人: | 徐瑤 |
| 地址: | 710048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提高 打印 鈦合金 點陣 結構 韌性 熱處理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提高3D打印鈦合金點陣結構強韌性的熱處理方法,首先制備3D打印的鈦合金點陣結構;然后進行一次固溶,在特定溫度范圍進行固溶處理,進行空冷;再次進行二次固溶,在特定溫度進行固溶處理,然后進行空冷;處理后的材料進行時效處理,空冷后得到熱處理后的3D打印的鈦合金點陣結構材料;本發明通過采用雙重固溶以及時效的組合熱處理工藝,來提高3D打印鈦合金點陣結構的韌性與強度,同時消除材料內部殘余應力,改善了鈦合金點陣結構材料的綜合力學性能,擴展了3D打印鈦合金點陣結構材料的應用領域;對于各類3D打印金屬材料性能的改善均有借鑒作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金屬材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提高3D打印鈦合金點陣結構強韌性的熱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金屬3D打印技術在制備和生產復雜結構件方面具有突出優勢,在打印過程中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構造所需形狀的結構件,不僅有效降低了生產復雜結構件的難度,而且還能保證復雜結構件的精度。具有尺寸精度高、表面質量好、成形件性能優異等優點。但是3D打印的零部件存在組織不均勻、力學性能分散、高殘余應力和延伸率低等缺點,需通過熱處理的方法調控組織的形態、含量和尺度,提高3D打印零部件的綜合力學性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提高3D打印鈦合金點陣結構強韌性的熱處理方法,解決現有技術中3D打印的鈦合金點陣結構的高強度、低韌性以及其沉積態殘余應力大的問題,發展消除或減弱不利影響因素的手段方法,提高3D打印制備的點陣結構構件的韌性,消除殘余應力的同時保持或者提高其原有強度。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提高3D打印鈦合金點陣結構強韌性的熱處理方法,具體按以下步驟實施:
步驟1,首先制備3D打印的鈦合金點陣結構;
步驟2,一次固溶,在特定溫度范圍進行固溶處理,然后進行空冷;
步驟3,二次固溶,再次在特定溫度進行固溶處理,然后進行空冷;
步驟4,將步驟3處理后的材料進行時效處理,空冷后得到熱處理后的3D打印的鈦合金點陣結構材料。
本發明的特點還在于:
其中步驟1中鈦合金粉末為Ti64;
其中步驟1中點陣結構鈦合金3D打印成型的方法為:將鈦合金粉末置于3D打印設備的供粉倉中,調節基板的預熱溫度和鈦合金粉末的鋪粉層厚,用激光進行掃描照射,熔融凝固后重新鋪粉打印,多次重復至粉末燒結實體結構成型與基板結合;
其中3D打印設備采用Mlab cusing R增材制造設備,所述基板的預熱溫度為180℃~200℃,鋪粉層厚25μm,激光功率為100W,掃描速率為600mm/s,掃描間距為80μm,打印掃描采用預掃描和棋盤式掃描的掃描方式;
其中打印成型方法中在3D打印設備內氧氣含量低于600ppm時添加粉末,完成粉末添加后通入氬氣直至氧含量低于100ppm后開始打印;
其中步驟1中每次打印前將Ti64合金粉末在烘干箱中120℃干燥2h;
其中步驟1中采用的點陣結構單胞為F2CCZ結構,單胞的數量為3*3*20,單胞支柱長度為1mm,支柱直徑為0.33mm、0.25mm、0.2mm,即長徑比分別為3、4和5;
其中步驟2中一次固溶處理的溫度為1030℃,時間為120min;
其中步驟3中二次固溶處理的溫度為1000℃,時間為60min;
其中步驟4中時效處理的溫度為600℃,保溫時間為6h。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理工大學,未經西安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0602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