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骨科護理用下肢康復鍛煉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405914.6 | 申請日: | 2021-04-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0159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30 |
| 發明(設計)人: | 熊正容;朱春燕;羅容;李靜;李瑜;歐敏;劉念;吳洋;趙冬梅;林小燕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3B22/06 | 分類號: | A63B22/06;A63B22/16;A63B23/04;A63B23/16;A61H15/00 |
| 代理公司: | 湖南楚墨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3268 | 代理人: | 陳曉娟 |
| 地址: | 646000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骨科 護理 下肢 康復 鍛煉 裝置 | ||
骨科護理用下肢康復鍛煉裝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中心位置固定連接有第一箱體,所述第一箱體的內部設置有往復機構,所述第一箱體的上表面設置有受往復機構驅動而前后移動的座板,所述第一箱體后端外表面的頂端固定連接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的頂端固定連接有按摩箱,所述按摩箱的內部設置有腰部按摩裝置。本發明通過設置可調節鍛煉強度的第一鍛煉部,實現了對患者鍛煉強度的調節,增加了本發明的創造性,通過設置支撐裝置進一步增加了本發明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通過設置腰部按摩裝置和背部按摩裝置增加了本發明的功能性和實用性,提升了本發明的舒適度,通過設置換擋機構,降低了本發明的生產成本,增加了本發明的聯動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是涉及骨科護理用下肢康復鍛煉裝置。
背景技術
骨科是各大醫院最常見的科室之一,主要研究骨骼肌肉系統的解剖、生理與病理,運用藥物、手術及物理方法保持和發展這一系統的正常形態與功能,骨科學又稱矯形外科學,是醫學的一個專業或學科,專門研究骨骼肌肉系統的解剖、生理與病理,運用藥物、手術及物理方法保持和發展這一系統的正常形態與功能,以及治療這一系統的傷病。在生產生活中人體的下肢是最容易受到損傷的部位,通過醫療器械實現對患者下肢的康復治療是一種非常實用的康復手段,而現有的康復治療裝置還存在操作復雜,舒適度不佳,治療效果不足,功能單一,不利于推廣等諸多問題,因此需要一種新型的骨科護理用下肢康復治療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骨科護理用下肢康復鍛煉裝置,有效地解決了現有的下肢康復鍛煉裝置操作復雜,舒適度不佳,治療效果不足,功能單一,不利于推廣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中心位置固定連接有第一箱體,所述第一箱體的內部設置有往復機構,所述第一箱體的上表面設置有受往復機構驅動而前后移動的座板,所述第一箱體后端外表面的頂端固定連接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的頂端固定連接有按摩箱,所述按摩箱的內部設置有腰部按摩裝置,所述按摩箱的左右兩端鉸接有可調節角度的靠背,所述第一箱體的前端設置有傳動箱,所述傳動箱的內部設置有傳動機構,所述傳動箱的前端設置有受傳動機構驅動的第一鍛煉部,所述第一箱體的后端設置有調節靠背角度的角度調節裝置,第一箱體內部的底端設置有按摩傳動機構,所述靠背前端的內壁設置有受按摩傳動機構驅動的滾筒,所述底板后端的上表面設置有換擋機構,所述換擋機構的后端設置有第二鍛煉部,所述第二鍛煉部包括擴撐裝置,所述傳動箱左右兩側內壁的中心位置轉動連接有第一傳動軸,所述第一傳動軸的左右兩端分別同軸固定連接有腳蹬,所述第一傳動軸外表面的右端設置有第一帶輪組,所述第一帶輪組頂端的左側同軸固定連接有第一凸輪,所述第一凸輪的外表面開設有環形通槽,所述通槽的內壁滑動連接有第一導桿,所述第一導桿的左端固定連接有第一鉸接桿,所述底板上表面中心位置的前端固定連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上表面開設有凹槽,所述凹槽前后兩端的內壁轉動連接有第一螺紋桿,所述第一螺紋桿的前端同軸固定連接有第一錐齒輪組,所述第一錐齒輪組的右端同軸固定連接有搖把,所述凹槽的內壁設置有與所述第一螺紋桿螺紋連接的第一移動塊,所述第一移動塊頂端左側的中心位置固定連接有第二導桿,所述第一鉸接桿外表面的中心位置開設有通槽,所述第二導桿滑動連接于所述通槽的內壁,所述第一鉸接桿前端右側的外表面鉸接有第二鉸接桿,所述第二鉸接桿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可上下移動的升降盤,所述固定箱前端的上表面開設有滑槽,所述升降盤的后端滑動連接于所述滑槽的內壁,所述固定箱左側外表面頂端的后側鉸接有第三鉸接桿,所述第三鉸接桿的頂端鉸接與所述第一鉸接桿頂端的左側,所述第一傳動軸外表面的左側同軸固定連接有第三帶輪組,所述第三帶輪組的右端端驅動往復機構,所述往復機構的包括與第三帶輪組同軸固接的第四帶輪組,所述第四帶輪組結構為主動大帶輪通過傳動帶驅動兩個從動小帶輪,兩個從動小帶輪的右端分別同軸固定連接有不完全齒輪,所述座板底端外表面的中心位置固定連接有第一齒條,所述第一齒條的底部嚙合有第一直齒輪,所述第一直齒輪的右端轉動連接于所述第一箱體右端的內壁,所述第一直齒輪左端外表面的中心位置同軸固定連接有與兩個不完全齒輪嚙合的第二直齒輪,所述第四帶輪組的左端轉動連接于所述第一箱體左端的內壁,所述第一傳動軸外表面的中心位置同軸固定連接有第二帶輪組,所述第二帶輪組后端左側的外表面同軸固定連接有第二錐齒輪組,所述第二錐齒輪組的后端同軸固定連接有萬向節,所述萬向節的頂端同軸固定連接有第三錐齒輪組,所述第三錐齒輪組的右端同軸高固定連接有第五帶輪組,所述第五帶輪組的右端分別同軸固定連接有滾筒,兩個所述滾筒的外表面均勻固定連接有橡膠材質的球形凸塊,所述腰部按摩裝置包括按摩箱,所述按摩箱前端外表面的中心位置均勻開設有五個凹孔,五個所述凹孔的底部分別固定連接有彈簧,五個所述彈簧的前端分別固定連接有壓板,五個所述壓板中心位置的前端分別固定連接有按摩球,所述第二鍛煉部包括坐箱和第二箱體,所述第二箱體的內部設置有與第二傳動軸后端同軸固定連接的第四錐齒輪組,所述第四錐齒輪組的右端同軸固定連接有第五傳動齒輪,所述第五傳動齒輪的底部嚙合有可前后移動的第二齒條,所述第二齒條的前端固定連接有第三移動塊,所述底板后端上表面的左右兩側分別固定連接有與第三移動塊配合的限位塊,所述第三移動塊頂端的左右兩側分別固定連接有卡塊,所述底板上表面后側的左右兩端分別固定連接有支撐軸,兩個所述支撐軸的頂端分別固定連接有第二凸輪,兩個所述第二凸輪底面的非圓心位置分別固定連接有與所述卡塊配合的第三導桿,兩個所述第二凸輪的頂部分別固定連接有弧形板,兩個所述弧形板后端外表面的底部分別固定連接有連接桿,兩個所述連接桿的底部分別固定連接有萬向輪。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未經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0591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智慧園區導航運維管理系統
- 下一篇:沉釩廢水回收利用提硫酸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