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405830.2 | 申請日: | 2021-04-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0544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04 |
| 發明(設計)人: | 王輝;李小龍;李明;李建行;段偉偉;劉志遠;馬曉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吉林奧來德光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D407/06 | 分類號: | C07D407/06;C07D319/14;C07D307/93;C07D405/14;C07D411/04;C07D327/06;C07D409/14;C07D339/08;C07D333/78;C07D409/04;C07D407/12;C07D411/14;C07D307/91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達星云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趙徐平 |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長春市***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有機 電致發光 化合物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1.一種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分子結構通式由式1表示:
其中,所述式Ⅰ中:X與Y各自獨立地選自O或S;
所述式I的結構如下:
2.一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備式Ⅰ化合物包括以下步驟:
1)Ar1為芳胺類時,其合成通式為:
在氮氣保護下,將式Ⅱ(1)化合物、式Ⅲ(1)化合物、甲苯和叔丁醇鈉混合均勻后,依次加入三(二亞芐基丙酮)二鈀和50%三叔丁基膦,在110℃下回流24h,反應完成,冷卻反應溶液的溫度至室溫,經層析、濃縮、淋洗、烘干后,得到終產品式Ⅰ(1);
2)Ar1不為芳胺類時,其合成通式為:
在氮氣保護下,將式Ⅱ(2)化合物、式Ⅲ(2)化合物、甲苯、無水乙醇、水和無水碳酸鉀混合均勻后,加入四三苯基膦鈀,在100℃下回流24h,反應完成,冷卻反應溶液的溫度至室溫,經層析、濃縮、淋洗、烘干后,得到終產品式Ⅰ(2);
3)Ar1同時包括為芳胺類和芳基時,其合成通式為:
在氮氣保護下,將式Ⅱ(3)化合物、式Ⅲ(3)化合物、甲苯和叔丁醇鈉混合均勻后,依次加入三(二亞芐基丙酮)二鈀和50%三叔丁基膦,在110℃下回流24h,反應完成,冷卻反應溶液的溫度至室溫,經層析、濃縮、淋洗、烘干后,得到中間體式Ⅳ;
在氮氣保護下,將式Ⅳ化合物、式Ⅴ化合物、甲苯、無水乙醇、水和無水碳酸鉀混合均勻后,加入四三苯基膦鈀,在100℃下回流24h,反應完成,冷卻反應溶液的溫度至室溫,經層析、濃縮、淋洗、烘干后,得到終產品式Ⅰ(3);
所述上述式Ⅱ(1)、式Ⅱ(2)、式Ⅱ(3)、式Ⅲ(1)、式Ⅲ(2)、式Ⅲ(3)、式Ⅳ、式Ⅴ中,L選自F、Cl、Br、I中的一種或多種;上述反應步驟數為一步或多步反應,其反應步驟數與m數一致;其中P和Q分別為0、1、2、3、4、5或6,且P+Q=m。
3.一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在有機電致發光器件中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包括第一電極、第二電極、有機物層,所述有機物層包括第一空穴傳輸層、第二空穴傳輸層或激子阻擋層,所述空穴傳輸層和激子阻擋層采用分子結構通式由式1表示的化合物組成。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在有機電致發光器件中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機物層設置在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之間,所述有機物層的層數≥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吉林奧來德光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吉林奧來德光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05830.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