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反熔絲修調電路及其修調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405611.4 | 申請日: | 2021-04-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78898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7-14 |
| 發明(設計)人: | 毛曉峰;黃朝剛;李劍 | 申請(專利權)人: | 泉芯電子技術(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3K19/094 | 分類號: | H03K19/09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惠邦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44271 | 代理人: | 滿群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反熔絲修調 電路 及其 方法 | ||
1.一種反熔絲修調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熔絲修調電路包括恒流源電路、檢測電路、反熔絲、隔離限流電路、電源電壓VDD,所述恒流源電路以電源端為起點順序連接所述檢測電路、所述隔離限流電路和所述反熔絲;
所述恒流源電路包括偏置電壓VB、PMOS場效應管PM1、PM1的寄生體二極管PD,所述偏置電壓VB給所述PMOS場效應管PM1提供合適的偏置,恒流源電流Ic為100nA;所述電源端與所述PMOS場效應管PM1的源極連接,所述偏置電壓VB與所述PMOS場效應管PM1的柵極連接;
所述檢測電路由PMOS場效應管PM3、NMOS場效應管NM1與NMOS場效應管NM2組成;所述NMOS場效應管NM1的寬長比為0.5/10,以提高閾值電壓VTH和減小所述檢測電路的工作電流;所述電源端與所述PMOS場效應管PM3的源極連接,所述PMOS場效應管PM3的柵極與所述NMOS場效應管NM1的柵極及所述PMOS場效應管PM1的漏極相互連接,所述PMOS場效應管PM3的漏極與所述NMOS場效應管NM1的漏極連接且輸出修調邏輯信號TSi,所述NMOS場效應管NM1的源極分別連接所述NMOS場效應管NM2的漏極和柵極,所述NMOS場效應管NM2的源極接地;
所述隔離限流電路由串聯的P型通用二極管D1與P型通用二極管D2構成,所述P型通用二極管D1和P型通用二極管D2位于不同N阱中,所述P型通用二極管D1的陰極與修調輸入引腳Ti連接,所述P型通用二極管D2的陽極與所述PMOS場效應管PM1的漏極連接;或者,所述隔離限流電路僅由P型通用二極管D1構成,所述P型通用二極管D1的陰極與修調輸入引腳Ti連接,所述P型通用二極管D1的陽極與所述PMOS場效應管PM1的漏極連接;
所述反熔絲由PMOS場效應管PM2構成,所述PMOS場效應管PM2的源極與柵極均連接在修調輸入引腳Ti,所述PMOS場效應管PM2的漏極接地;
當所述檢測電路檢測到狀態電壓VS大于某個閾值電壓VTH(VTH≥1.5V)時,所述檢測電路輸出的修調邏輯信號TSi為低電平;當所述檢測電路檢測到狀態電壓VS小于閾值電壓VTH時,所述檢測電路輸出的修調邏輯信號TSi為高電平。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反熔絲修調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通用二極管由依次形成包容關系的P型襯底、N阱、N型重摻雜區、P型重摻雜區構成;所述PMOS場效應管由依次形成包容關系的P型襯底、N阱、N型重摻雜區、P型重摻雜區、多晶硅柵構成;當PMOS場效應管作為反熔絲,所述多晶硅柵接高電壓時,反熔絲PM2的柵極連接修調輸入引腳Ti,PM2的柵極為高電壓,其柵極不起作用,故作為反熔絲的PMOS場效應管PM2具有和P型通用二極管完全相同的工藝層次和結構,二者的耐壓即N型重摻雜區和P型重摻雜區之間的PN結反向擊穿電壓是相同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泉芯電子技術(深圳)有限公司,未經泉芯電子技術(深圳)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05611.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