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雙層壁大彎管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404808.6 | 申請日: | 2021-04-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7568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01 |
| 發明(設計)人: | 王啟道;康堯;江立軍;陳江;陳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航發湖南動力機械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F23R3/42 | 分類號: | F23R3/42 |
| 代理公司: | 長沙智嶸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3211 | 代理人: | 羅紅枚 |
| 地址: | 412002 湖南省株***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雙層 彎管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雙層壁大彎管,雙層壁大彎管包括內外依次設置的內壁組件和外壁組件。內壁組件和外壁組件兩者的進口端連接形成支靠結構,以用于沿軸向支靠于擴壓器上,進而通過擴壓器對雙層壁大彎管的進口端沿軸向限位,同時使雙層壁大彎管的進口端具有沿徑向的自由熱膨脹。支靠結構還用于對火焰筒出口進行支撐,以使火焰筒出口與雙層壁大彎管密封連接,同時使火焰筒出口具有沿軸向的自由熱膨脹。外壁組件和內壁組件兩者的出口端連接形成開式搭接結構,以使內壁組件具有沿軸向和徑向的自由熱膨脹,且外壁組件出口端的外延部分形成固定結構。固定結構還用于對導向器進行支撐,以使導向器具有沿軸向的自由熱膨脹。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航空發動機回流燃燒室技術領域,特別地,涉及一種雙層壁大彎管。
背景技術
中小型燃氣渦輪發動機轉速非常高,為了避免轉子動力學問題,要求壓氣機和渦輪必須緊湊布置以縮短軸距,為了在有限的空間內組織高效的燃燒,環形回流燃燒室在中小型燃氣渦輪發動機中被廣泛采用。相對于直流燃燒室,回流燃燒室火焰筒出口多出了排氣彎管,構成排氣彎管的內、外型面分別是大彎管和小彎管,因此,可以說大彎管是回流燃燒室上的特有結構。高溫高壓燃氣從火焰筒出口流入排氣彎管,受到通道型面的影響,燃氣流動方向調轉180°,然后進入高壓渦輪膨脹做功。
大彎管4連接火焰筒3外環出口和導向器6下緣板,構成排氣彎管的外輪廓。大彎管4在燃燒室上的位置如圖1所示。從氣動設計層面考慮,大彎管需具備流暢的通道型面以及合理的冷卻設計,以使燃氣以較低的流動損失通過排氣彎管,并且高溫燃氣不會對大彎管金屬基體造成燒蝕、裂紋等破壞性影響;從結構設計層面考慮,大彎管需連接火焰筒出口和導向器,三者都屬于熱端部件,需承受溫度、熱應力、氣動力、發動機振動等載荷影響,連接部位工況復雜,且需保證較高的連接可靠性及密封性,大彎管的連接設計難度較大。
現有實現方案:現有的大彎管設計可從連接和冷卻兩方面進行分類。
從連接設計方面來說,目前的大彎管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大彎管與火焰筒外環形成整體件,不可拆分,大彎管的出口即火焰筒的末端,與導向器設計接口進行連接。這種結構的優勢是減少了零件數量,簡化發動機裝配,同時避免了大彎管與火焰筒搭接部位的連接結構設計問題。另一種大彎管與火焰筒脫開,形成一個單獨的組件,大彎管上端與火焰筒出口搭接配合,下端與導向器設計接口連接。這種大彎管的主要優點是大彎管裝、拆均比較方便,可以單獨對大彎管進行維護,且大彎管脫開后可以觀察到火焰筒內部情況,燃燒室維護性較好。
從冷卻設計方面來說,目前大彎管主要分為單層壁和雙層壁兩種方式。單層壁、雙層壁大彎管如其名稱所述,結構上的不同點主要體現在大彎管金屬壁面的層數:單層壁大彎管僅一層壁面,雙層壁大彎管由兩層壁面構成。單層壁大彎管結構簡單,重量輕,零件膨脹應力釋放設計比較簡單。雙層壁大彎管的優勢主要是大彎管冷卻更優,適用于溫升更高的燃燒室,且外壁具有一定的隔熱作用,對提升壓氣機效率有利。
現有技術的缺點如下:
從連接方式來說,隨著越來越多的燃燒室采用“噴嘴+旋流杯+隔熱屏”的火焰筒頭部設計方案,燃燒室的檢查、維護性要求也越來越高,一般要求從火焰筒出口能夠直接目視檢查火焰筒內部的整體情況,而不借助其他窺探工具,隔熱屏、渦流器等零件如果發生損壞時也可以直接進行維護、更換。大彎管與火焰筒一體式結構顯然不利于檢查、維護,尤其是對于采用旋流杯和隔熱屏頭部的火焰筒的維護性更不友好。除此之外,整體式結構的缺點還體現在:火焰筒(含大彎管)焊縫較多,組合加工難度較大,尺寸變形較大,零件報廢成本很高。采用大彎管與火焰筒分體式結構能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尤其是火焰筒的維護性方面能夠較好的改善,但是隨之帶來的另外問題是增加了大彎管與火焰筒出口的連接結構,增加了連接、密封的設計難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航發湖南動力機械研究所,未經中國航發湖南動力機械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0480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