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微孔板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404472.3 | 申請日: | 2021-04-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0502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2 |
| 發明(設計)人: | 宗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烈冰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2M1/34 | 分類號: | C12M1/34;C12M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1114 上海市閔***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微孔 | ||
本發明公開一種新型微孔板,包括防護外殼,所述防護外殼中部設有透光孔,所述透光孔上安裝有擋板,所述透光孔側邊開有注入口,所述防護外殼和擋板均為透明結構,所述防護外殼內側連接安裝板,所述安裝板中部開有開有上甬道,所述上甬道中部上方開有觀察孔,所述上甬道一端設有甬道進口,另一端設有甬道出口,所述甬道出口、甬道進口均通過通道連通上甬道,所述甬道出口通過排液通道連通出水口,所述安裝板下方連接檢測芯片,所述檢測芯片上開有下甬道,所述下甬道與上甬道配合形成液體流動通道,所述檢測芯片上開有蜂巢孔。本裝置外部設有防護外殼,并通過注入的方式進行使用,使用過程中可以防止試驗材料被外部環境污染,提高了試驗的準確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微孔板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微孔板。
背景技術
微孔板可被應用于免疫學領域和核酸等領域。目前使用微孔板來進行的細胞檢測和單細胞測序的產品很多,且大部分的微孔板無相應配套的蓋子。因此在檢測和培養過程中,極易發生交叉污染,從而對檢測和培養結果造成嚴重的影響。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微孔板,以解決背景技術中提到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微孔板,包括防護外殼,所述防護外殼中部設有透光孔,所述透光孔上安裝有擋板,所述透光孔側邊開有注入口,所述防護外殼和擋板均為透明結構,所述防護外殼內側連接安裝板,所述安裝板中部開有開有上甬道,所述上甬道中部上方開有觀察孔,所述觀察孔位于擋板下方,所述上甬道一端設有甬道進口,另一端設有甬道出口,所述甬道出口、甬道進口均通過通道連通上甬道,所述甬道出口通過排液通道連通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開于安裝板端部,所述甬道進口與注入口位置對應,并通過通道連通,所述安裝板下方連接檢測芯片,所述檢測芯片上開有下甬道,所述下甬道與上甬道位置對應,配合形成液體流動通道,所述檢測芯片上開有蜂巢孔。
優選地,所述下甬道與上甬道均設有兩條,對應的出水口和注入口也設有兩組。
優選地,所述排液通道與上甬道位于不同高度,所述出水口的開口位于安裝板底部。
優選地,所述安裝板為黑色結構,所述注入口上安裝有橡膠密封塞。
優選地,所述蜂巢孔為正六邊形結構,所述蜂巢孔從上而下呈微梯形的,孔內壁與孔底呈800~900的角,所述蜂巢孔表面經過親水處理。
優選地,所述安裝板與檢測芯片為鍵合連接。
優選地,所述蜂巢孔通過納米壓印技術開于下甬道中部的底面上,并位于透明板的下方。
優選地,所述蜂巢孔通過納米壓印或者注塑技術開于檢測芯片的整個板面上。
本發明的技術效果和優點:本裝置外部設有防護外殼,并通過注入的方式進行使用,使用過程中可以防止試驗材料被外部環境污染,提高了試驗的準確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爆炸圖;
圖2為本發明的組裝圖。
圖中:1-防護外殼,2-透光孔,3-擋板,4-注入口,5-上甬道,6-觀察孔,7-甬道進口,8-甬道出口,9-出水口,10-橡膠密封塞,11-檢測芯片,12-下甬道,13-安裝板,14-排液通道。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實現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發明,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或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烈冰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烈冰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0447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可升降移動深遠海牧場樁腿式工作平臺
- 下一篇:一種燃氣灶聚能盤及燃氣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