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蟬擬青霉甘露聚糖及其制備和用途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403714.7 | 申請日: | 2021-04-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05567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13 |
| 發明(設計)人: | 賀亮;程俊文;李衛旗;王衍彬;李海波;方茹;黃旭波;劉于;魏海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08B37/00 | 分類號: | C08B37/00;C12P19/04;C12R1/79 |
| 代理公司: | 杭州星河慧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410 | 代理人: | 劉曉丹 |
| 地址: | 310023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青霉 甘露 聚糖 及其 制備 用途 | ||
1.一種蟬擬青霉甘露聚糖,其特征在于,由重量百分含量為99%以上的多糖組成;所述多糖的組成為甘露糖;多糖的結構以(1→2)連接的α-甘露糖殘基為主鏈,且每9個(1→2)連接的α-甘露糖殘基組成一個重復單元;每個重復單元中有4個α-甘露糖殘基的O-6位上分別被支鏈一取代,余下的5個α-甘露糖殘基中有1個α-甘露糖殘基的O-6位上被支鏈二取代;所述支鏈一是(1→3)連接的α-甘露糖殘基和端基α-甘露糖;所述支鏈二是(1→6)連接的α-甘露糖殘基和端基α-甘露糖;
所述蟬擬青霉甘露聚糖的重均分子量為65KDa-95KDa;
所述甘露糖為α-D-甘露糖;所述α-甘露糖殘基為α-D-甘露糖殘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蟬擬青霉甘露聚糖,其特征在于,所述支鏈一和支鏈二的排列順序為任意順序。
3.根據權利要求1-2任一項所述的蟬擬青霉甘露聚糖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
(1)將由黃精、無花果和重樓組成的中藥材經水溶液提取,得到中藥復合水提液;所述中藥材的組成為:黃精10重量份-50重量份、無花果10重量份-50重量份和重樓10重量份-40重量份;
(2)將步驟(1)中的中藥復合水提液加入發酵基礎培養基中,得到蟬擬青霉發酵培養基;
(3)深層發酵:將蟬擬青霉菌種接入步驟(2)中的蟬擬青霉發酵培養基中,在18℃-26℃靜置培養6天-12天,得到蟬擬青霉發酵菌絲體;
(4)提取:將步驟(3)中的蟬擬青霉發酵菌絲體粉碎,加入水形成料液,70℃-90℃提取,離心,所得提取液濃縮,得到的濃縮液用蛋白酶酶解,滅酶后離心除去變性蛋白和酶,所得上清液經醇沉得到沉淀即蟬擬青霉菌絲體粗多糖;
(5)透析:將步驟(4)中的蟬擬青霉菌絲體粗多糖的水溶液用孔徑為1000Da-5000Da的透析袋在去離子水中透析,收集透析后的蟬擬青霉菌絲體粗多糖,真空冷凍干燥得蟬擬青霉菌絲體多糖;
(6)純化:將步驟(5)中的蟬擬青霉菌絲體多糖的水溶液經氯代環氧丙烷交聯的葡聚糖凝膠過濾層析所收集的洗脫液用苯酚-硫酸法檢測多糖,收集富含多糖的洗脫液,經濃縮、透析和凍干得到白色疏松絮狀蟬擬青霉甘露聚糖。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所述蟬擬青霉發酵培養基每100ml中含有以生藥材量計為1g-2g的中藥復合水提液。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將步驟(1)中的中藥復合水提液、黃精皂苷和吐溫20加入發酵基礎培養基中,得到蟬擬青霉發酵培養基。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蟬擬青霉發酵培養基每100ml中含有以生藥材量計為1g-2g的中藥復合水提液、0.1g-0.5g的黃精皂苷及0.1g-0.3g的吐溫20。
7.根據權利要求1-2任一項所述的蟬擬青霉甘露聚糖在制備免疫調節劑中的應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未經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03714.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基于小樣本訓練圖卷積網絡的水下目標識別方法
- 下一篇:一種撒播及地布覆蓋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