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地下工程動力災害的卸荷、錨固及緩沖調控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403499.0 | 申請日: | 2021-04-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4787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20 |
| 發明(設計)人: | 張曉君;王宇晨;劉嘯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E21D20/02 | 分類號: | E21D20/02;E21F17/00;E21F17/18 |
| 代理公司: | 淄博佳和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7223 | 代理人: | 孫愛華 |
| 地址: | 255086 山東省淄博***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地下工程 動力 災害 錨固 緩沖 調控 方法 | ||
1.一種地下工程動力災害的卸荷、錨固及緩沖調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a,在圍巖(1)處進行鉆孔作業形成若干卸壓孔(4),并對卸壓孔(4)進行清孔;
步驟b,在卸壓孔(4)的盡頭處,沿卸壓孔(4)的軸向向內繼續開孔,形成直徑小于卸壓孔(4)的錨固孔(2),并對錨固孔(2)進行清孔;
步驟c,向錨固孔(2)內放入錨固劑,并將錨桿(3)固定在錨固孔(2)內;
步驟d,在將錨桿(3)固定之后,向卸壓孔(4)內注入膨脹材料,使膨脹材料充滿卸壓孔(4);
步驟e,將錨固墊板(5)、測力傳感器以及驅動機構依次安裝在錨桿(3)外端,錨固墊板(5)的直徑大于卸壓孔(4)的孔徑,并使錨固墊板(5)緊貼在卸壓孔(4)的孔口處;
步驟f,由測力傳感器對圍巖(1)的壓力進行監測,并將監測到的壓力數值送入驅動機構;
步驟g,驅動機構判斷測力傳感器監測到的圍巖(1)的壓力值是否超出預設定的閾值,如果超出預設定的閾值,執行步驟h,如果未超出預設定的閾值,返回步驟f;
步驟h,驅動機構驅動調控螺母(12)轉動,通過錨桿(3)使圍巖(1)壓力釋放;
所述的驅動機構包括微處理器、由微處理器控制的驅動電機(10)以及與錨桿(3)螺紋連接的調控螺母(12),所述測力傳感器的輸出端連接微處理器的輸入端,驅動電機(10)驅動調控螺母(12)轉動;
在所述測力傳感器的外側還設置有調控墊板(7),測力傳感器為環形測力傳感器(6),錨桿(3)依次從錨固墊板(5)、環形測力傳感器(6)、調控墊板(7)以及調控螺母(12)中穿過,在調控螺母(12)外側套裝有傳動套(11),驅動機構中的驅動電機(10)與傳動套(11)連接;
在卸壓孔(4)的外側還設置有外罩(8),外罩(8)的端口固定在圍巖(1)的巖壁上,并將錨固墊板(5)、環形測力傳感器(6)以及調控墊板(7)罩設在其內,驅動電機(10)的本體與外罩(8)固定,驅動電機(10)的輸出軸固定在傳動套(11)的封閉端,并與傳動套(11)同軸固定;
所述傳動套(11)朝向調控螺母(12)的一端為開口端,傳動套(11)通過該開口端套裝在調控螺母(12)的外圈,傳動套(11)的另一端為封閉端;驅動電機(10)的電機軸接入通過減速器的輸入軸,減速器的輸出軸固定在傳動套(11)的封閉端,并與傳動套(11)同軸固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工程動力災害的卸荷、錨固及緩沖調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卸壓孔(4)的孔徑大于90mm,孔深大于1m;所述錨固孔(2)的孔徑大于32mm,孔深大于30c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工程動力災害的卸荷、錨固及緩沖調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處理器的輸出端還連接有聲光報警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理工大學,未經山東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03499.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無沖擊切換的雙擺起重機隨機位置定位防搖控制方法
- 下一篇:空氣處理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