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藍牙數字鑰匙的安全通信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403027.5 | 申請日: | 2021-04-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4761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03 |
| 發明(設計)人: | 王明偉;孫建偉;金飛;王紅余;趙松嶺;儲起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奇瑞商用車(安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4/80 | 分類號: | H04W4/80;H04W12/03;H04W12/041;H04W12/06;G07C9/00 |
| 代理公司: | 蕪湖安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鐘雪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蕪湖市***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藍牙 數字 鑰匙 安全 通信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涉及汽車通信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基于藍牙數字鑰匙的安全通信方法,包括:S1、TSP平臺基于主密鑰和散列因子DF生成虛擬鑰匙1,將虛擬鑰匙1及散列因子DF下發給移動終端;S2、在設定距離內自動移動終端自動連接藍牙模塊,移動終端將散列因子DF及虛擬鑰匙1發送至藍牙模塊,藍牙模塊基于接收到的散列因子DF及主密鑰來計算虛擬鑰匙2;S3、若虛擬鑰匙1與藍牙模塊生成的虛擬鑰匙2相同,建立T?box與對應移動終端的通信連接。采用基于散列因子DF生成的虛擬鑰匙進行雙方身份驗證,極大提升了通信雙方的安全性;采用JUST WORK方式連接,無需輸入配對碼,用戶無感知連接,支持離線使用(地下車庫沒有網也可以開閉鎖),具有更好的手機兼容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到汽車通信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基于藍牙數字鑰匙的安全通 信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智能汽車的推廣,用戶對智能化的要求越來越高,從而使用戶不帶傳 統物理鑰匙又能安全使用車輛成為一種強需求,因此汽車藍牙數字鑰匙將成為 下一代汽車的標準配置,藍牙數字鑰匙主要利用近場通信技術(藍牙),使得用 戶可以通過手機APP進行車門的開閉鎖,及車輛的啟動等操作,目前各大傳統 汽車廠商都在開始設計和適用藍牙數字鑰匙。目前市場上藍牙鑰匙方案很多, 但是大部分方案都存在通訊安全風險。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藍牙數字鑰匙的安全通信方法,旨在改善上述問題。
本發明是這樣是實現的,一種基于藍牙數字鑰匙的安全通信方法,該安全 通信方法應用于通信系統,所述通信系統包括TSP平臺、移動終端及藍牙模塊, TSP平臺、移動終端及藍牙模塊三者間通信連接,所述安全通信方法如下:
S11、移動終端在設定距離內自動連接藍牙模塊,將TSP下發的散列因子 DF及虛擬鑰匙1發送至藍牙模塊,以使藍牙模塊基于接收到的散列因子DF及 主密鑰來計算虛擬鑰匙2,若虛擬鑰匙1與虛擬鑰匙2相同,建立T-box與對應 移動終端的通信連接。
進一步的,在步驟S11之后包括:
S12、移動終端隨機生成1個密鑰因子2,同時接收藍牙模塊發送密鑰因子 1,基于密鑰因子1及密鑰因子2分別生成會話密鑰1和會話密鑰2;
S13、移動終端基于會話密鑰2對發送給藍牙模塊的信息進行加密,基于會 話密鑰1對藍牙模塊發送的加密信息進行解密。
進一步的,在步驟S11之后步驟S12之前還包括:
S14、移動終端基于虛擬鑰匙1對手機特征值進行加密,發送至藍牙模塊, 同時移動終端向藍牙模塊發送手機特征值,以使藍牙模塊在基于虛擬鑰匙2對 移動終端發送的加密手機特征值進行解密后,再基于接收的手機特征值對解密 后的手機特征值進行驗證;
S15、移動終端接收藍牙模塊發送車輛特征值及加密車輛特征值,基于虛擬 鑰匙1對加密車輛特征值進行解密,基于接收的車輛特征值對解密后的車輛特 征值進行驗證;
雙方驗證通過后執行步驟S12。
另一方面,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基于藍牙數字鑰匙的安全通信方法,該通信 方法應用于通信系統,所述通信系統包括TSP平臺、移動終端及藍牙模塊,TSP 平臺、移動終端及藍牙模塊三者間通信連接,所述安全通信方法如下:
S21、接收移動終端發送的散列因子DF及虛擬鑰匙1,基于接收到的散列 因子DF及存儲的主密鑰來計算虛擬鑰匙2;
S22、若虛擬鑰匙1與生成的虛擬鑰匙2相同,建立T-box與對應移動終端 的通信連接。
進一步的,在步驟S22之后還包括:
S23、藍牙模塊隨機生成1個密鑰因子1,并接收移動終端發送的密鑰因子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奇瑞商用車(安徽)有限公司,未經奇瑞商用車(安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0302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