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面神經麻痹的中藥組合物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402274.3 | 申請日: | 2021-04-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4130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9 |
| 發明(設計)人: | 仲崇允 | 申請(專利權)人: | 仲崇允 |
| 主分類號: | A61K36/758 | 分類號: | A61K36/758;A61P25/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5715 山東省煙臺市龍口***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面神經 麻痹 中藥 組合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面神經麻痹的中藥,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組成:漏蘆5~10重量份;一葉萩6~12重量份;柳葉見血飛、鳳尾草、寶蓋草10~20重量份;白殘花15~30重量份。注意孕婦慎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治療面神經麻痹的中藥。
背景技術
面神經麻痹,也稱面神經炎、貝爾氏麻痹、亨特氏綜合征,是以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征的一種常見疾病,不受年齡和性別限制,分為中樞性和周圍性兩種,臨床上常見的是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典型癥狀表現為口眼歪斜、鼓嘴漏氣,本病的發生和受寒、受風、勞累有密切關系。急性面神經麻痹的首選藥物是盡早使用皮質類固醇(即激素),如潑尼松等。B族維生素可促進神經髓鞘恢復,維生素B1,B12(腺苷鈷胺、甲鈷胺)肌肉注射。帶狀皰疹引起的面癱加用抗病毒藥治療。
激素使用會引起如肥胖、骨質改變、股骨頭壞死等副作用。目前,沒有治療面神經麻痹的特效藥。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改進已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治療面神經麻痹的中藥組合物,可以有效地改善甚至消除患者的臨床癥狀,具有治療效果顯著、治療周期短、無毒副作用等特點。
《諸病源候論》風口候記載:“風邪入于足陽明手太陽之經,遇寒則筋急引頰,故使口僻”。面神經麻痹多由正氣不足,絡脈空虛,衛外不固,風邪乘虛而入中經絡,氣血痹阻,面部足陽明失于濡養,以致肌肉縱緩不收所致。現代醫學認為,風寒導致面神經血管痙攣、缺血、水腫,使面神經受壓,神經營養缺乏,以致引起神經變性而致病。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面神經水腫,緩解神經受壓,促進神經功能恢復,從而達到徹底治愈的目的。
基于上述理論,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面神經麻痹的中藥,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組成:漏蘆5~10重量份;一葉萩6~12重量份;柳葉見血飛、鳳尾草、寶蓋草10~20重量份;白殘花15~30重量份。
在一個優選的實施方案中,所述治療面神經麻痹的中藥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組成:漏蘆10重量份;一葉萩12重量份;柳葉見血飛、鳳尾草、寶蓋草20重量份;白殘花30重量份。
其中,一葉萩:味辛;苦;性微溫。歸肝;腎;脾經。祛風活血;益腎強筋。用于面神經麻痹等。
鳳尾草:味淡、微苦,涼。清熱解毒,利濕止痢,涼血止血。用于面神經麻痹等。
柳葉見血飛:味辛;性溫。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用于神經痛;面神經麻痹。
寶蓋草:味辛、苦,平。清熱利濕,活血祛風,消腫解毒。用于面神經麻痹,半身不遂。
白殘花:苦、澀,寒?;钛ńj。用于面神經癱瘓。
漏蘆:苦,寒。歸胃經。清熱解毒,消癰,下乳,舒筋通脈。漏蘆能興奮神經肌肉裝置,促進周圍神經的恢復過程,治療由于末梢或中樞性運動神經原傳導障礙之癱瘓,對實驗性創傷性麻痹亦有治療作用。
本發明是由中國傳統的中草藥制成,根據中醫辨證論治及現代醫學的若干原則,以某些成分確定、功效明晰的天然提取物的有序配伍,組合成了有效治療面神經麻痹的中藥。
本發明可以貫穿于面神經麻痹治療的全過程,標本兼治,不易復發,安全可靠,無明顯毒副反應,便于患者長期堅持服用,用藥多年來,患者無任何不良反應,跟蹤血液檢查正常。
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原料易得,工藝簡單,成本低,效率高,有利于制藥企業進行藥品生產、質量控制;產品價格低,易于被患者接受。
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治療面神經麻痹效果顯著,臨床實驗結果顯示,用本藥方施治,每日一劑,水煎100-150ml,分成兩份,早晚各一份服用,一般一個月內見效,療效顯著確切,愈后效果好,標本兼治,見效快,費用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仲崇允,未經仲崇允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0227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