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K型偏心支撐結構系統(tǒng)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110400608.3 | 申請日: | 2021-04-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3710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18 |
| 發(fā)明(設計)人: | 黃友強;陳世璽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核電力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H9/02 | 分類號: | E04H9/02;E04B1/9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華知識產(chǎn)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廉世坤 |
| 地址: | 100095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偏心 支撐 結構 系統(tǒng) | ||
1.一種K型偏心支撐結構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層上下層疊布置的支撐單元,所述支撐單元包括:左框架柱、右框架柱、左非耗能梁、右非耗能梁、耗能梁、第一支撐以及第二支撐;
所述左框架柱和所述右框架柱豎直設置,且兩者之間間隔預定距離;
所述左非耗能梁、所述耗能梁和所述右非耗能梁水平設置,所述左非耗能梁的一端連接至所述左框架柱的頂部,另一端連接所述耗能梁,所述右非耗能梁的一端連接至所述右框架柱的頂部,另一端連接所述耗能梁;
所述第一支撐的底端連接至所述左框架柱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撐的頂部連接至所述左非耗能梁,所述第二支撐的底端連接至所述右框架柱的底端,所述第二支撐的頂部連接至所述右非耗能梁,所述第一支撐的頂部和所述第二支撐的頂部左右間隔分布;
所述左框架柱和所述右框架柱滿足以下條件:
RCLi/γRE≥η·SCLi;
RCRi/γRE≥η·SCRi;
RCLi、RCRi分別表示第i層左框架柱、右框架柱的抗力設計值;
SCLi表示多遇地震組合時,第i層左框架柱荷載組合效應設計值;
SCRi表示多遇地震組合時,第i層右框架柱荷載組合效應設計值;
η表示常數(shù)放大系數(shù);γRE表示承載力抗震調(diào)整系數(shù)。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K型偏心支撐結構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非耗能梁和所述右非耗能梁應滿足以下條件:
R1Bi、R2Bi分別表示第i層左非耗能梁、右非耗能梁構件抗力設計值;
S1Bi、S2Bi分別表示多遇地震組合時,第i層左非耗能梁、右非耗能梁荷載組合效應設計值;
VSi表示第i層耗能梁的全塑性受剪承載力;
Vi表示第i層耗能梁由地震產(chǎn)生的荷載效應剪力;
MSi表示第i層耗能梁的全塑性受彎承載力;
Mi表示第i層耗能梁由地震產(chǎn)生的荷載效應彎矩。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K型偏心支撐結構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第二支撐滿足以下條件:
R1Ci、R2Ci分別表示第i層第一支撐、第二支撐構件抗力設計值;
S1Ci、S2Ci分別表示多遇地震組合時,第i層第一支撐、第二支撐荷載組合效應設計值;
VSi表示第i層耗能梁的全塑性受剪承載力;
Vi表示第i層耗能梁由地震產(chǎn)生的荷載效應剪力;
MSi表示第i層耗能梁的全塑性受彎承載力;
Mi表示第i層耗能梁由地震產(chǎn)生的荷載效應彎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核電力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jīng)國核電力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00608.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