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氣象觀測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396901.7 | 申請日: | 2021-04-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6514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15 |
| 發明(設計)人: | 周一飛;彭琦;王彤;李濤;廖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兩江衛星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W1/02 | 分類號: | G01W1/02;G08C17/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胡曉麗 |
| 地址: | 401120 重慶***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氣象 觀測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氣象觀測方法及系統,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獲取待觀測區內的待處理信息;步驟2:針對待處理信息進行邊緣計算,并整合成數據包;步驟3:將所述數據包通過低軌衛星星座發送至數據中心;步驟4:數據中心就接收的數據包進行分析、挖掘,形成綜合氣象預報并發布,通過本發明的利用,能夠實現解決現有氣象觀測站網在偏遠地區通信能力有限,海量氣象觀測終端接入系統的能力缺乏,因數據擁塞導致傳輸時延大、傳輸帶寬有限和數據易丟失等問題,并釋放數據處理中心算力,從而提升強對流等及時數值預報服務能力,可實現全天候、精細化氣象服務。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氣象觀測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氣象觀測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部分偏遠地區或者沒有通信網絡覆蓋地區,氣象監測能力欠缺,氣象觀測和氣象服務無法開展和部分氣象觀測站因處于高山區域、河流沿線,以及廣闊海洋等地面通信網絡覆蓋能力較弱的區域,而造成氣象觀測數據收集傳輸和分發時效高于分鐘級、網絡帶寬承載壓力大等問題。隨著人類活動涉足這些通信盲區的范圍越來越大,且頻次越來越多,對這些通信盲區的氣象觀測和氣象服務越來越必不可少。
且目前對于發生突然、變化迅速的強對流天氣等觀測、預報的手段相對薄弱,基于位置、用戶和場景的天氣、影響和風險氣象服務中所需的大數據量、高并發處理的基礎氣象服務數據的采集、傳輸都需要較大的網絡和處理資源支持,而想快速形成對應的氣象服務并進行及時發布于受眾對象更是困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氣象觀測方法及系統,能夠實現解決現有氣象觀測站網在偏遠地區通信能力有限,海量氣象觀測終端接入系統的能力缺乏,因數據擁塞導致傳輸時延大、傳輸帶寬有限和數據易丟失等問題,并釋放數據處理中心算力,從而提升強對流等及時數值預報服務能力,可實現全天候、精細化氣象服務。
本發明實施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第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氣象觀測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獲取待觀測區內的待處理信息;
步驟2:針對待處理信息進行邊緣計算,并整合成數據包;
步驟3:將所述數據包通過低軌衛星星座發送至數據中心;
步驟4:數據中心就接收的數據包進行分析、挖掘,形成綜合氣象預報并發布。
優選的,在所述步驟1中,所述待處理信息包括待觀測區域內的多源氣象信息、設備狀態信息、設備的位置信息。
優選的,所述多源氣象信息包括溫度、濕度、降雨量、風向、風速、大氣壓、能見度、位移觀測、視頻數據。
優選的,在所述步驟4中,針對于所述數據包進行分析、挖掘時,還包括輸入路徑控制步驟,所述輸入路徑控制步驟包括:數據中心接收所述數據包后,獲取設備的位置信息;結合設備的位置信息以及數據中心位置信息,判定地面移動通行網絡覆蓋情況;根據地面移動通行網絡信號情況,控制數據包傳輸出路徑:若地面移動通行網絡信號情況滿足通信需求,關閉信號沿低軌衛星星座傳輸的傳輸路徑,開啟地面移動通行網絡信號傳輸路徑,實現信號沿地面移動通行網絡的傳輸。
優選的,還包括步驟5:將所述數據中心發布綜合氣象預報,發布至接收端,實現氣象動態的實時反饋。
優選的,所述綜合氣象預報發布途徑包括第一路徑以及第二路徑;所述第一路徑是將所述綜合氣象預報發送至低軌衛星星座,并由低軌衛星星座發送至接收端;所述第二路徑是直接采用地面移動通行網絡實現信號傳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兩江衛星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未經重慶兩江衛星移動通信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9690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火種頭、點火裝置以及炊具
- 下一篇:一種面向黑頸鶴棲息地需求的再造生態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