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的支付方法及云平臺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396647.0 | 申請日: | 2021-04-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6587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02 |
| 發明(設計)人: | 梁萬鋼;高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梁萬鋼 |
| 主分類號: | G06Q20/40 | 分類號: | G06Q20/40;G06K9/00;G06K9/62;G06Q20/10 |
| 代理公司: | 東莞市浩宇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460 | 代理人: | 石艷麗 |
| 地址: | 530000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高***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數據 人工智能 支付 方法 平臺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的支付方法及云平臺系統,所述基于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的支付云平臺系統包括第一移動終端和服務器,所述方法包括:支付發起用戶的第一移動終端響應于針對待支付賬單發起的共同支付操作,采集包括至少兩個共同支付用戶的照片,并將照片發送至服務器;服務器對接收到的照片進行人臉識別,確定共同支付用戶的身份信息;服務器根據共同支付用戶的數量對待支付賬單進行拆分,得到多個子賬單;服務器根據共同支付用戶的身份信息,向共同支付用戶的第二移動終端推送各子賬單的對應付款請求。如此,可以實現對合照進行人臉識別,從而自動地實現多人分擔付款或拼單付款賬單推送,可以提高付款動作的便利性及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數字化支付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基于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的支付方法及云平臺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化的支付方式越來越普及,例如,通過支付平臺付款、數字貨幣付款、加密貨幣付款等。而付款的形式方式也越來越豐富,例如,AA制付款、拼單、團購付款。在這些場景中,需要對賬單進行拆分然后確定各個協同付款的用戶,再把拆分后的賬單分別推送給各個用戶,整個支付流程非常復雜。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的支付方法,應用于包括第一移動終端和服務器的基于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的支付云平臺系統,所述方法包括:
支付發起用戶的所述第一移動終端響應于針對待支付賬單發起的共同支付操作,采集包括至少兩個共同支付用戶的照片,并將所述照片發送至服務器;
所述服務器對接收到的照片進行人臉識別,確定所述共同支付用戶的身份信息;
所述服務器根據所述共同支付用戶的數量對所述待支付賬單進行拆分,得到多個子賬單;
所述服務器根據所述共同支付用戶的身份信息,向所述共同支付用戶的第二移動終端推送各所述子賬單的對應付款請求。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服務器對接收到的照片進行人臉圖像識別,確定所述共同支付用戶的身份信息的步驟,包括:
所述服務器根據所述支付發起用戶的身份信息,確定與該支付發起用戶具有社交關聯關系的用戶作為的第一關聯用戶;
所述服務器從第一人臉特征信息庫中提取所述第一關聯用戶的人臉特征信息組成第二人臉特征信息庫;
所述服務器對接收到的所述照片信息進行人臉特征信息提取,獲得所述照片中所述共同支付用戶的待匹配人臉特征信息;
所述服務器根據所述待匹配人臉特征信息,在所述第二人臉特征信息庫中進行身份匹配,以確定所述共同支付用戶的身份信息。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服務器對接收到的照片進行人臉圖像識別,確定所述共同支付用戶的身份信息的步驟,還包括:
若所述服務器根據所述第二人臉特征信息庫未能確定所述共同支付用戶的身份信息,則查詢與所述第一關聯用戶具有社交關聯關系的用戶作為第二關聯用戶;
所述服務器從所述第一人臉特征信息庫中提取所述第二關聯用戶的人臉特征信息作為第三人臉特征信息庫;
所述服務器根據所述待匹配人臉特征信息,在所述第二人臉特征信息庫中進行身份匹配,以確定所述共同支付用戶的身份信息。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服務器對接收到的照片進行人臉圖像識別,確定所述共同支付用戶的身份信息的步驟,還包括:
若所述服務器根據所述第三人臉特征信息庫未能確定所述共同支付用戶的身份信息,則獲取所述第一移動終端的當前位置信息作為目標支付位置;
所述服務器從所述第一人臉特征信息庫中提取與所述目標支付位置關聯的用戶的人臉特征信息作為第四人臉特征信息庫;
所述服務器根據所述待匹配人臉特征信息,在所述第四人臉特征信息庫中進行身份匹配,確定所述共同支付用戶的身份信息。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方法還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梁萬鋼,未經梁萬鋼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9664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