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鋰的萃取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394688.6 | 申請日: | 2021-04-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198108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18 |
| 發明(設計)人: | 應思斌;劉震;徐利紅;王衛明;陳攀;諸葛成;汪宏星;王昶;楊秀峰;顏志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新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B26/12 | 分類號: | C22B26/12;C22B3/26;C01B7/01 |
| 代理公司: | 杭州華進聯浙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50 | 代理人: | 儲照良 |
| 地址: | 311600 浙江省杭***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萃取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鋰的萃取方法,包括:提供負載鋰的有機相;將所述負載鋰的有機相、氯化氫氣體以及水混合,進行反萃和分相,得到含氯化鋰的反萃液;從所述反萃液中分離得到含鋰化合物。本發明鋰的萃取方法中,使用氯化氫氣體與水的組合作為反萃取劑,在反萃的過程中,制酸和反萃同時進行,使得氯化氫氣體和鹽酸共存,以使氯化氫氣體不斷轉化為鹽酸補充已經反應掉的鹽酸,所以,可以有效提高負載鋰的有機相、氯化氫氣體以及水混合得到的反萃體系中的氯化氫的濃度,從而使得到的反萃液中的鋰離子的濃度提高至96g/L左右,進而有效提高了鋰的收率,同時降低了結晶過程中所需要的能耗。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鋰提取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鋰的萃取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鋰資源主要來源于鹽湖和礦物,隨著近年來廢棄資源再利用的推進,廢舊鋰電池也成為鋰資源的重要來源。從這些原料中獲取鋰資源的方法主要有沉淀法、萃取法和吸附法等。其中,萃取法作為獲取鋰資源的新技術,是利用有機溶劑對鋰的特殊萃取性能達到的提鋰目的,主要包括萃取和反萃兩個步驟。
傳統的反萃步驟中,主要使用工業鹽酸作為反萃取劑,而工業鹽酸的質量百分數一般為31%-33%,所以,反萃得到的反萃液中的鋰離子的濃度約為70g/L左右,進而在結晶過程中需要蒸發大量的水,能耗較高。
發明內容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鋰的萃取方法,該萃取方法能耗低,鋰的收率高。
一種鋰的萃取方法,包括:
提供負載鋰的有機相;
將所述負載鋰的有機相、氯化氫氣體以及水混合,進行反萃和分相,得到含氯化鋰的反萃液;以及
從所述反萃液中分離得到含鋰化合物。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氯化氫氣體通過以下方法制備得到:
將氯化鈉溶解于水中得到氯化鈉溶液;
將所述氯化鈉溶液經電解得到氫氧化鈉、氯氣和氫氣;以及
將所述氯氣和氫氣反應得到所述氯化氫氣體。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在將所述負載鋰的有機相、所述氯化氫氣體以及所述水混合的步驟中,以所述負載鋰的有機相中的鋰離子的摩爾比計,每1mol所述鋰離子通入1mol-2mol的所述氯化氫氣體。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在通入所述氯化氫氣體時,壓力小于或等于2MPa,溫度為-30℃至50℃;所述氯化氫氣體與所述水的體積比為4:1-15:1。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從所述反萃液中分離得到含鋰化合物的步驟包括:將所述反萃液與碳酸鈉混合,得到含鋰化合物,所述含鋰化合物為碳酸鋰。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在將所述反萃液與碳酸鈉混合時,溫度為70℃-90℃。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從所述反萃液中分離得到含鋰化合物的步驟包括:將二氧化碳、所述反萃液和所述氫氧化鈉混合,并進行加熱反應得到含鋰化合物,其中所述加熱反應的溫度為50℃-100℃,所述含鋰化合物為碳酸鋰。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將所述反萃液、所述氫氧化鈉和所述二氧化碳混合并進行加熱反應時,還得到新生成的二氧化碳。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新生成的二氧化碳循環用于與所述反萃液、所述氫氧化鈉混合并進行所述加熱反應。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在所述從所述反萃液中分離得到所述含鋰化合物的步驟中,還得到氯化鈉。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氯化鈉循環利用,用于制備所述氯化氫氣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新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浙江新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94688.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