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觸覺感知的布料屬性檢測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391377.4 | 申請日: | 2021-04-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7791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27 |
| 發明(設計)人: | 趙明福;陳春燕;黃晁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應用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6T7/00 | 分類號: | G06T7/00;G01D21/02;G06N3/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寧波市高***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觸覺 感知 布料 屬性 檢測 方法 | ||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基于觸覺感知的布料屬性檢測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利用觸覺傳感器與不同的布料表面進行接觸,采集布料表面的觸覺數據,并對布料的厚度、密度、剛性和可拉伸性這四種屬性建立標簽;對觸覺視頻數據設計采幀策略,選取具有價值的觸覺圖像幀;構建基于卷積神經網絡CNN和雙向長短時記憶網絡LSTM組合的布料屬性檢測模型,并在CNN中集成混合域注意力模塊CBAM,來提供模型提取關鍵特征的能力;設計多任務損失函數對檢測模型進行訓練,并用重復執行K次實驗評估檢測模型的性能;實時采集布料表面的觸覺數據輸入到檢測模型中,輸出布料四種屬性的估計值。本發明利用觸覺數據進行布料屬性檢測,可以解決布料的細分類問題,另外對模型結構進行設計,增加了對觸覺視頻幀中關鍵區域的關注,提高模型的檢測精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布料屬性檢測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觸覺感知的布料屬性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布料作為常見的物體,具有豐富的物理屬性,包括厚度、密度、剛性和可拉伸性等,這些屬性能夠充分的反映布料的質量。對布料屬性檢測的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應用前景,如發展家用機器人來協助人類處理和服裝相關的家務勞動、在布料的生產過程中自動化地對布料質量進行檢測等,同時對其他物體屬性進行主動感知的研究也具有啟發意義。目前,大多數布料的相關研究使用視覺作為感官輸入,以實現對布料的瑕疵檢測、成分識別、服裝分類等識別領域的特定任務。然而這些任務大多局限于對布料的粗分類上,對布料的細粒度屬性檢測領域尚不存在一個有效的方法。
觸覺相比于視覺更能夠產生真實的物理刺激數據。對布料的各類屬性進行觸覺再現,具體指當通過觸覺再現裝置接觸布料時,產生能夠模擬人在與觸摸布料時所感知到布料屬性。本發明的目的是利用觸覺感知,實現對布料的厚度、密度、剛性以及可拉伸性這四個屬性的檢測。觸覺感知包括觸覺再現和觸覺數據計算兩個內容。基于視覺的觸覺傳感器因其布線和制造工藝簡單,且能提供接觸區域較高空間分辨率的觸覺圖像而逐漸脫穎而出。此類傳感器通常使用帶有標記的彈性體作為傳感介質,并通過攝像機捕捉介質的形變。當使用它們接觸物體時,會引起帶標記的介質發生形變,介質的形變會引起光的反射發生變化,并最終通過攝像頭捕捉到每一幀變化的高分辨率觸覺圖像。連續的高分辨率觸覺圖像,蘊含了被接觸物體豐富的物理信息,這為進一步檢測布料屬性提供了可能。針對觸覺計算的問題,近年來神經網絡的不斷發展在圖像領域成效顯著,同樣由于基于視覺的觸覺傳感器采集到的也是圖像,因此可以將應用到視覺上的神經網絡模型推廣到觸覺感知領域,實現對布料屬性的精確估計。
發明內容
為解決布料屬性細分類問題,增強人機交互中的物體屬性感知能力,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基于觸覺感知的布料屬性檢測方法。
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步驟1:采集布料表面的仿生觸覺數據并建立屬性標簽:手持觸覺傳感器測量裝置按壓布料,采集包含100種布料屬性的觸覺數據;觸覺數據以視頻的形式進行保存,視頻主要包含的是傳感器與布料接觸過程中的一系列圖像序列;為每種布料的厚度、密度、剛性和可拉伸性這四種屬性建立標簽;
步驟2:對步驟1采集到觸覺視頻數據設計采幀策略:對視頻圖像序列設計采幀策略,綜合考慮計算消耗和模型性能,獲取具有價值的5張觸覺圖像;對每張觸覺圖像做背景差分消除不同光照環境的干擾;
步驟3:構建基于觸覺感知的布料屬性檢測模型:構建卷積神經網絡CNN和長短時記憶網絡LSTM組合的檢測模型;在CNN模塊中集成混合域注意力模塊CBAM構建Tactile CNN模塊,增強模型對于接觸區域的注意力,提高模型提取關鍵特征的能力;將步驟2選取處理后的5張觸覺圖像作為模型的輸入,分別利用Tactile CNN模塊和LSTM模塊提取輸入序列的空間特征和時序特征,輸出這5張觸覺圖像的共享特征;共享特征分別輸入到四個獨立的FC模塊輸出步驟1建立的布料的厚度、密度、剛性和可拉伸性這四個屬性估計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應用研究院,未經寧波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應用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9137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