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爬架體系附墻導座安裝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110389465.0 | 申請日: | 2021-04-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98294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18 |
| 發(fā)明(設計)人: | 嚴柳;柳林;鄭勁松;胡傳發(fā)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5/00 | 分類號: | E04G5/00;E04G5/04;E04G3/28;E04G11/08;E04G17/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壹舟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31 | 代理人: | 歐志明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興區(qū)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體系 附墻導座 安裝 方法 | ||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爬架體系附墻導座安裝方法。該方法通過控制加剛件最小高度,并同時協(xié)調優(yōu)化附墻導座安裝位置及該位置的模板配模做法及拆模順序,達到塔樓外墻上下樓層均存在飄窗的情況下,任意一層混凝土澆筑完成后第二天即可安裝該位置墻體附墻導座和加剛件的目的,從而在不增加施工成本、不增加爬架施工工人及模板安裝工人工作量、同時不影響工期進度及施工質量的前提下,滿足爬架施工的安全要求。此外,本發(fā)明配套增加了封堵件用來封堵附墻導座位置上層樓層未澆筑混凝土墻體與下層已澆筑混凝土墻體之間的縫隙,防止上層混凝土澆筑時出現爆模漲模及混凝土漏漿等質量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建筑施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爬架體系附墻導座安裝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越來越多的高層住宅項目外墻采用全混凝土墻體做法,并設計有大量飄窗,并要求配合采用鋁合金模板加附著升降式腳手架工藝進行施工。由于外墻上下層飄窗之間混凝土墻體較小,且該外墻墻體施工時需要分上下兩部分,分別隨下層及上層結構樓層澆筑施工,以及上部分外墻墻體的鋁模模板定位及固定工藝需求等一系列原因,所以已完成澆筑的混凝土墻體最頂端的鋁模板(俗稱K板)需要待上一層結構樓層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方可拆除。由于飄窗突出混凝土外墻,導致爬架附墻導座無法直接安裝到混凝土墻面,必須通過加剛件與混凝土墻體進行連接,加剛件高度往往齊平或超過下部分墻體的鋁模板拼裝高度,導致必須先拆除鋁模板后方可安裝加剛件。
目前現有工藝有以下幾種且均有較大缺點:第一種是將附墻導座位置向下調整到非承重混凝土墻體位置,并在該墻體內預先增加受力鋼筋,保證其可承受爬架荷載,但這會改變外墻受力形式并導致鋼筋含量增加,增加成本且該做法無法應用到外墻上下層均存在飄窗的部位,應用范圍存在較大局限。第二種是飄窗位置的室內樓板上設置“L”型異型附墻導座加剛件,將該加剛件一端固定在樓板上,另一端伸出窗外并與爬架附墻導座固定。該做法可應用于飄窗較多的部位,但是由于加剛件尺寸大,重量大,導致該加剛件移動及固定困難,導致工人搬運、安裝及拆卸工作量增加且嚴重影響爬架提升速度,進而影響施工工期。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爬架體系附墻導座安裝方法,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的爬架體系附墻導座安裝方法所存在的材料成本高,工人工作量大以及嚴重影響爬架提升速度的問題。
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爬架體系附墻導座安裝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S1、與爬架單位溝通,將附墻導座及加剛件的高度控制在400mm以內,確保加剛件與墻體的固定螺母位置在當前施工層的剪力墻上而不會影響大部分類似項目上部墻體施工;
S2、將附墻導座及加剛件的安裝固定高度設定在上下層兩飄窗板之間剪力墻的下半部分;待當前施工層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將該位置的梁側模板拆除,為安裝爬架最上排的附墻導座及加剛件預留空間;
S3、與模板設計生產單位溝通,調整模板配模深化設計,將附墻導座及加剛件周邊上層墻體的模板調整成若干塊以可拆卸的方式連接的小模板,所述若干塊普通小模塊中包括上半截模板以及下半截模板,此外,增加封堵件用于封閉加剛件與下層已澆筑混凝土墻體之間的縫隙;
S4、在第一次混凝土澆筑完成8~10個小時后,模板工首先拆除飄窗位置下部墻體所對應的下半截模板,清理基層,為爬架附墻導座及加剛件的安裝做好準備;
S5、在第一次混凝土澆筑完成14~16個小時后,鋼筋工完成飄窗板上部分墻體及飄板的鋼筋綁扎,模板工完成上部分墻體及飄板的模板安裝及上下部分墻體接縫處的封堵件安裝;
S6、在第一次混凝土澆筑完成24小時后,爬架工安裝加剛件及附墻導座并進行爬架提升施工,通過該施工做法達到保證爬架具備三排附墻的要求。
進一步的,所述模板為鋁模模板。
進一步的,所述封堵件為“L”型鋁合金模板或鋁模陰角板。
進一步的,所述加剛件整體呈框架狀,其高度為400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8946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