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熱絲摩擦微鍛的增材制造裝置及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386023.0 | 申請日: | 2021-04-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4602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28 |
| 發明(設計)人: | 劉小超;倪中華;裴憲軍;李永哲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3K20/12 | 分類號: | B23K20/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黃雪 |
| 地址: | 211102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摩擦 制造 裝置 方法 | ||
1.一種基于熱絲摩擦微鍛的增材制造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含有基板(5)的工作臺,以及位于工作臺中的攪拌摩擦裝置、感應加熱裝置(2)和送絲裝置(4);所述攪拌摩擦裝置位于基板(5)上方,感應加熱裝置(2)和攪拌摩擦裝置連接;送絲裝置(4)位于攪拌摩擦裝置上方;
所述攪拌摩擦裝置包括伺服電機和攪拌件(1);攪拌件(1)由伺服電機驅動,進行旋轉、下壓、抬升和平移;所述攪拌件(1)的中心軸心設有通孔(101),送絲裝置(4)通過攪拌件(1)的通孔(101)進行送絲;所述攪拌件的下端面設有離心導流扇葉(102)和保護軸肩(104),保護軸肩(104)位于離心導流扇葉(102)外側;離心導流扇葉(102)一端與保護軸肩(104)連接,另一端延伸至通孔(101);相鄰離心導流扇葉(102)之間形成離心導流槽(103);
所述感應加熱裝置(2)包括感應線圈和電源,電源和感應線圈連接,所述攪拌件(1)位于感應線圈內腔中。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熱絲摩擦微鍛的增材制造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保護氣裝置,保護氣裝置和攪拌摩擦裝置連接,所述攪拌件(1)和感應線圈均位于保護氣裝置釋放的保護氣中。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熱絲摩擦微鍛的增材制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氣裝置包括罩體和氣源,所述罩體和攪拌摩擦裝置連接,所述氣源向罩體內腔中通入惰性氣體。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熱絲摩擦微鍛的增材制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軸肩(104)的徑向厚度為1~3mm。
5.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熱絲摩擦微鍛的增材制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件(1)由導電材料制成。
6.一種基于熱絲摩擦微鍛的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如權利要求1~4任何一項所述的增材制造裝置實施增材制造方法,步驟如下:
步驟10)打開感應加熱裝置,將攪拌件(1)加熱至絲材(3)熔點的0.45~0.95倍,通過控制感應加熱裝置(2)中的電源參數,保持攪拌件恒溫;
步驟20)開啟攪拌摩擦裝置和工作臺,將攪拌件(1)調整至加工區域,并保持轉動狀態;
步驟30)開啟送絲裝置(4),調節送絲速度,確保絲材(3)穿過攪拌件軸心的通孔(101)后,能被加熱至與攪拌件(1)接近的溫度;
步驟40)控制工作臺或者攪拌件(1),使攪拌件(1)在基板(5)上沿著預設的路徑行走,進行增材制造;
步驟50)當一層增材結束后,抬升攪拌件(1),重復步驟40),進行下一層增材制作,直至增材層制作完成。
7.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熱絲摩擦微鍛的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打開保護氣裝置,使整個工作區域的受熱部位都置于保護氣氛中。
8.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熱絲摩擦微鍛的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更換不同直徑的攪拌件(1),來實現增材層的寬度變化。
9.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熱絲摩擦微鍛的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絲材(3)與攪拌件(1)的通孔(101)采用間隙配合,通過更換不同直徑的絲材(3)實現增材效率的變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南大學,未經東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86023.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