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廢液處理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385738.4 | 申請日: | 2021-04-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2380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5 |
| 發明(設計)人: | 呂鴻圖;朱啟峰;邱俊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山納諾環??萍加邢薰?/a> |
| 主分類號: | C02F1/04 | 分類號: | C02F1/04;C02F1/00;B01D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3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廢液 處理 設備 | ||
本發明屬于環保設備領域揭示一種廢液處理設備,包括:反應釜,用于加熱廢液形成水蒸氣和廢渣;進液設備,用于多次等容量向所述反應釜內輸送廢液;冷凝設備,用于將所述反應釜形成的蒸汽冷卻形成潔凈水;回收計量設備,用于計量并回收所述冷凝設備;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反應釜、進液設備、冷凝設備以及回收計量設備;所述控制器通過PID算法實時根據排水次數控制進液次數,所述PID算法為:;其中U(t)為當前需要進液次數,E(t)為進液次數偏差,Kp為比例系數,Ki為積分系數,Kd為微分系數。本發明相對現有技術能夠廢液處理提高效率和設備可靠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廢水或污水處理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廢液處理設備。
背景技術
造紙、紡織、印染、化工、石油、電鍍、雕刻、潤滑行業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會產生廢水。廢水即生產過程用過的水,可能會懸浮物、硫化物、石油類、氰化物、六價鉻、鉛、鎘等。這些水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質不能需要對廢水進行處理后將水和有害物質分離。
現有的廢水處理設備廢水處理流程包括,進液、沸騰、蒸餾、排渣的過程。廢液處理設別要以單批次運行,單批次處理既一批次進液N升廢液,進行處理,等待此批次處理完成后,再次進下批次液體進行循環處理。單批次作業時,沸騰后段蒸餾效率較低且在排渣時均會有至少6Min的排渣時間,同時反應釜不可加熱,便會自然冷卻。
現有的廢水處理設備有幾個方面的缺點:1.單批次廢水處理時間長,沸騰后段蒸餾排水的效率降低,處理效率低。2.反應釜在排渣過程中由于排渣時間長,同時為了防止反應釜內結構反應釜不可持續加熱,會造成反應釜冷卻,再次啟動時需要重復加熱浪費能源,并且再進下一批次時,釜體要重新通入熱源,會有熱傳延時。3.反應釜頻繁加熱-冷卻-加熱-冷卻,對釜體焊接綜合力學性能, 抗腐蝕性能, 抗疲勞性能有影響等。4.由于需要按批次處理,沒批次都需要操作人員介入處理操作頻繁增加人工負擔。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出一種新型的廢水處理設備,其目的在于使反應釜具備下面的技術能力:1.排水和進入同時進行提高水處理效率。2.減少排渣次數,降低能源浪費,減少反應釜反復加熱冷卻的過程延長,反應釜使用壽命。3.根據排水自動調整進液,實時控制進液保持反應釜內的廢液蒸發面積最大,維持最高蒸發效率。
具體而言本發明提供一種廢液處理設備,包括:
反應釜,用于加熱廢液形成水蒸氣和廢渣;
進液設備,用于多次等容量向所述反應釜內輸送廢液;
冷凝設備,用于將所述反應釜形成的蒸汽冷卻產生潔凈水;
回收計量設備,用于計量并回收所述冷凝設備產生的潔凈水;
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反應釜、進液設備、冷凝設備以及回收計量設備;所述控制器通過PID算法實時根據排水次數控制進液次數,所述PID算法為:;其中U(t)為當前需要進液次數,E(t)為進液次數偏差,Kp為比例系數,Ki為積分系數,Kd為微分系數。
優選地,所述控制器實時根據進液和排水次數計算所述偏差進液次數偏差E(t)的算法為:E(t)=Vp/Vx-C1-C2+C3,其中Vp為反應釜最佳水量,Vx為進液設備單次進液量,C1為進液設備首次向反應釜中輸送廢液的次數,C2為反應釜工作過程中輸送廢液的次數,C3為回收計量設備的排水次數。
優選地,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進液設備與回收計量設備每次進液容量和排水容量相等。
優選地,當所述U(t)大于零時所述控制器控制進液設備向反應釜中進液U(t)次;當所述U(t)小于等于零時進液設備不工作,所述反應釜繼續加熱。
優選地,所述回收計量設備包括真空泵、回收水計量槽和回收水泵,所述真空泵用于將冷凝設備中的冷凝水從冷凝設備泵入回收水計量槽,所述回收水泵用于將回收水計量槽中的水泵出。
優選地,所述回水計量槽水滿時的容量與進液設備單次向反應釜輸送的廢液容量相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山納諾環??萍加邢薰?,未經昆山納諾環??萍加邢薰驹S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8573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