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蝸殼結構、風機、新風機組及蝸殼線型的確定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384976.3 | 申請日: | 2021-04-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9058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09 |
| 發明(設計)人: | 高朋;遲亞玲;王康;蘭剛;阮志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4D29/42 | 分類號: | F04D29/42;F04D29/28;F04D29/30;F04D29/66;F24F7/003;F24F7/08;F24F13/02;F24F13/30;F24F13/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細軟智谷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白曉菲 |
| 地址: | 519000***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結構 風機 新風 機組 線型 確定 方法 | ||
1.一種蝸殼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裝葉輪(2)的蝸殼(1),所述蝸殼的型線包括與蝸舌(11)直接連接的起始線段,所述起始線段和所述型線上其余弧線段位于不同阿基米德螺旋線上,且所述起始線段的位置使所述起始線段與所述葉輪(2)外緣之間構造出徑向間隙d,所述徑向間隙d滿足:0.01D≤d≤0.2D,D為所述葉輪(2)直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蝸殼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型線中除所述起始線段外,其余弧線段的圓心共同確定出基圓;所述起始線段的圓心位于所述基圓內或所述基圓外。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蝸殼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型線包括依次連接且均為弧線段的BC段、CD段、EF段和作為所述起始線段的FG段,其中,FG段與所述蝸舌(11)直接連接,所述BC段、所述CD段和所述EF段位于同一阿基米德螺旋線上,且三者的圓心共同確定出基圓,所述FG段的圓心位于所述基圓內或所述基圓外。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蝸殼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始線段與以所述基圓圓心為中心安裝的所述葉輪(2)外緣之間形成所述徑向間隙d。
5.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蝸殼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型線還包括有直線段,所述直線段與所述型線上其中一條或兩條弧線段相連接,用于限制所述蝸殼(1)的整體寬度。
6.一種風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蝸殼結構和葉輪(2),所述葉輪(2)位于所述蝸殼(1)內。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葉輪(2)包括風葉(21),所述風葉(21)的葉背吸力面(211)采用NACA翼型型線。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葉輪(2)包括風葉(21)和固定所述風葉(21)的葉片環(22),所有所述風葉(21)至少與所述葉片環(22)連接部分的型線以圓心共點的方式位于不同的圓上。
9.一種新風機組,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6-8任一項所述的風機(100)。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新風機組,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電機(4)和支架(5),其中:
所述支架(5)上存在有安裝孔,所述電機(4)穿過所述安裝孔安裝固定并與所述風機(100)連接;
所述電機(4)與其外圍所述支架(5)之間間隙配合且兩者之間設置有軸向減振結構(6)用以削減所述電機(4)傳遞至所述支架(5)的振動;和/或,所述支架(5)與底座之間設置有徑向減振結構(7)用以削減所述支架(5)傳遞至所述底座的振動。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新風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軸向減振結構(6)和所述徑向減振結構(7)均包括彈性部和鎖固組件,其中:
在所述軸向減振結構(6)中,所述鎖固組件將所述彈性部固定于所述電機(4)和所述支架(5)之間,所述彈性部能沿所述電機(4)的軸向發生形變以緩沖外力;
在所述徑向減振結構(7)中,所述鎖固組件將所述彈性部固定于所述支架(5)和所述底座之間,所述彈性部能沿所述電機(4)的徑向發生形變以緩沖外力。
12.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新風機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風機組還包括風道(400),所述風機(100)安裝于所述風道(400)內,所述風道上的吸風口(403)和出風口(404)位于所述風道(400)的同側,且所述風道(400)由所述吸風口(403)和所述出風口(404)所在的一側向另一側呈擴張趨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84976.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