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豎式冷卻爐及其冷卻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382956.2 | 申請日: | 2021-04-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4879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25 |
| 發明(設計)人: | 祁騰飛;李海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北大學 |
| 主分類號: | F27D15/02 | 分類號: | F27D15/02 |
| 代理公司: | 沈陽東大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尚云飛 |
| 地址: | 110819 遼寧***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冷卻 及其 方法 | ||
1.一種豎式冷卻爐,沿物料流動方向,依次包括:
上料單元(19);
爐腔(1),通過所述上料單元(19)流入的待冷卻物料進入到所述爐腔(1)中,所述爐腔(1)上設置有熱風導管(18),所述熱風導管(18)聯通所述爐腔(1)和外界;
送風單元,設置在所述爐腔(1)中,所述送風單元適于連接供風單元,所述送風單元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出風口(5),其特征在于,
沿高度方向,所述爐腔(1)的內壁的至少一部分設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朝向所述送風單元延伸;
所述凹陷部包括:
連接段(3);
第一傾斜部(2)和第二傾斜部(21),分別設置在所述連接段(3)的兩側,沿遠離所述連接段(3)的方向,所述第一傾斜部(2)和所述第二傾斜部(21)的內徑逐漸增加;
所述送風單元包括:
十字風梁(6),適于連接供風單元;
中心風帽(12),沿高度方向設置有多組風帽單元,所述中心風帽(12)與所述十字風梁(6)相連通,每組所述風帽單元上分別設置有所述出風口(5);
所述風帽單元上設置有第一風帽傾斜部(22)和第二風帽傾斜部(23),所述第一風帽傾斜部(22)與所述第一傾斜部(2)對應設置,所述第二風帽傾斜部(23)與所述第二傾斜部(21)對應設置,且所述第一風帽傾斜部(22)與所述第一傾斜部(2)變化趨勢一致,所述第二風帽傾斜部(23)與所述第二傾斜部(21)變化趨勢一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豎式冷卻爐,其特征在于,沿高度方向,所述凹陷部設置為至少兩組,相鄰兩組所述凹陷部之間設置有間隔(13),所述間隔(13)呈直線狀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豎式冷卻爐,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豎式冷卻爐的縱向軸線方向,所述凹陷部的截面呈圓臺狀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豎式冷卻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呈環狀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豎式冷卻爐,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排料單元(4),設置在所述爐腔(1)下游,所述出風口(5)朝向所述排料單元(4)設置。
6.一種豎式冷卻爐的冷卻方法,采用權利要求1所述的豎式冷卻爐,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S1、將上料單元(19)裝滿待冷卻物料,使待冷卻物料加入爐腔(1)內,直至待冷卻物料填充滿上料單元(19)下方的爐腔(1);
S2、待冷卻物料在第一次換熱冷卻區域內進行第一次換熱冷卻,第一次換熱冷卻區域為上料單元(19)下方以及凹陷部上方的爐腔(1)空間,在第一次換熱冷卻區域內,待冷卻物料與從第二次換熱冷卻區域逸出的冷卻氣體進行第一次換熱冷卻,換熱后的熱廢氣從熱風導管(18)排出,換熱后的待冷卻物料進入第二次換熱冷卻區域;
S3、待冷卻物料在第二次換熱冷卻區域內進行第二次換熱冷卻,第二次換熱冷卻區域為凹陷部與中心風帽(12)之間的爐腔(1)空間,在第二次換熱冷卻區域內,第一次換熱冷卻后的待冷卻物料與中心風帽(12)出風口(5)排出的冷卻氣體進行第二次換熱冷卻,換熱后的熱風向上流動用于待冷卻物料的第一次換熱冷卻,換熱后的待冷卻物料進入漏斗排料斗(14);
S4、進入漏斗排料斗(14)的待冷卻物料由振動給料器(15)排出,并通過皮帶輸送機(16)外送;
S5、隨著待冷卻物料的排出,上料單元(19)的料面下降,繼續向上料單元(19)上料,如此循環,實現待冷卻物料冷卻的連續生產運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北大學,未經東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82956.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DNS旁路搶答設備識別及溯源方法
- 下一篇:一種帶有手部防滑的眉筆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