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轉接裝置、電子設備、終端和轉接裝置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381645.4 | 申請日: | 2021-04-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5207588A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18 |
| 發明(設計)人: | 彭杰;陶駿;唐傳康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P5/10 | 分類號: | H01P5/10;H01P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達信恒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李若蘭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轉接 裝置 電子設備 終端 制備 方法 | ||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轉接裝置、電子設備、終端和轉接裝置的制備方法,涉及射頻領域,例如雷達等傳感器的天線結構,以解決微帶線和波導之間的連接問題。本申請提供的轉接裝置包括基板、耦合腔和諧振腔;基板具有貫穿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的通槽,通槽的內壁具有導電層;耦合腔設置在基板的第一板面,且耦合腔與通槽的第一端耦合;波導可以與通槽的第二端耦合,以使耦合腔和波導之間可以通過通槽進行耦合;諧振腔設置在基板的第一板面,且諧振腔具有至少一個縫隙和連接端;其中,縫隙與耦合腔耦合,且諧振腔的連接端與微帶線連接;通過通槽,電磁信號可以在基板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之間進行傳輸,從而實現異面傳輸效果。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射頻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轉接裝置、電子設備、終端和轉接裝置的制備方法,例如雷達以及雷達的天線結構。
背景技術
波導天線與傳統的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天線相比,在低損耗、高帶寬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因而易于實現高效率、遠距離覆蓋和高距離分辨率等特性。此外,波導天線的水平波束帶寬更寬,能提供更大的可視范圍(Field of View)和展寬探測范圍。因此,波導天線逐漸被廣泛應用。
在波導天線的實際應用中,需要與芯片等器件進行連接。但是,由于芯片等器件的出線一般為微帶線,而波導天線的接口為標準波導結構,因此不能直接進行能量傳輸。為了能夠實現波導天線和芯片等器件之間的信號傳輸,需要轉接裝置來橋接波導和微帶線。其中,轉接裝置的主要作用是實現微帶線和波導中不同模式電磁能量的轉換,并且減少不同模式能量轉換過程中的能量損耗。
但是,目前沒有一種轉接裝置能夠實現高效的能量轉換和傳輸。
發明內容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能夠有效避免能量在傳輸過程中的泄漏,并實現高效的能量轉換和傳輸的轉接裝置、電子設備、終端和轉接裝置的制備方法。
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轉接裝置,包括基板、耦合腔和諧振腔。基板具有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且基板具有貫穿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的通槽,通槽的內壁具有導電層,以使電磁信號能夠在通槽內進行高效傳輸。耦合腔設置在基板的第一板面,且耦合腔與通槽的第一端耦合。波導可以與通槽的第二端耦合,以使耦合腔和波導之間可以通過通槽進行耦合。諧振腔設置在基板的第一板面,且諧振腔具有至少一個縫隙和連接端。其中,縫隙與耦合腔耦合,且諧振腔的連接端與微帶線連接。需要說明的是,耦合表示的是電磁信號或能量在兩個部件之間的有效傳輸,而并不是對兩個部件之間機械結構連接關系的限定。在實際應用時,為了實現兩個部件之間的耦合,在機械結構上,可以采用多種不同類型的方式來實現。在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轉接裝置中,通過通槽,電磁信號可以在基板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之間進行傳輸,從而實現異面傳輸效果。也能夠避免電磁信號在穿過基板時造成額外插損,有利于提升信號的傳輸效率。諧振腔通過縫隙與耦合腔進行耦合,有利于降低轉接裝置的整體尺寸。另外,還能夠將諧振腔中的電磁信號高效的傳輸至耦合腔內。或者,耦合腔內的電磁信號也可以高效的傳輸至諧振腔中,從而有利于提升信號的傳輸效率。
在一些實現方式中,轉接裝置還可以包括設置在第一板面的微帶線,微帶線可以包括漸變過渡結構,諧振腔的連接端用于通過漸變過渡結構與微帶線連接。
在一些實現方式中,耦合腔的結構可以為朝基板的第一板面的方向開口的階梯狀結構。通過階梯狀的結構設計,能夠有效提升耦合腔的帶寬,且能夠保證工作性能的穩定性。
將耦合腔固定在第一板面上時,耦合腔開口的邊緣可以與基板的第一板面焊接。從而保證耦合腔與基板之間的連接效果,防止能量的泄漏。
另外,為了保證耦合腔與基板之間的相對位置精度。在具體實施時,耦合腔可以具有第一定位結構,其中,第一定位結構用于將耦合腔定位在基板的目標位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8164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