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無人機與地面端無線光通信對準跟蹤裝置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110379716.7 | 申請日: | 2021-04-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5508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9 |
| 發(fā)明(設計)人: | 趙梓岑;程思為;林嘉豪 | 申請(專利權)人: | 無錫珩信電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B10/116 | 分類號: | H04B10/116;H04N5/232;B65D25/02;B65D55/14;B65D25/24;B65D85/6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4000 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qū)安***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無人機 地面 無線 光通信 對準 跟蹤 裝置 | ||
本發(fā)明公開了無人機與地面端無線光通信對準跟蹤裝置,屬于對準跟蹤裝置技術領域,無人機與地面端無線光通信對準跟蹤裝置,包括信號接收器本體,所述信號接收器本體的外側設置有置物箱,所述置物箱的內壁滑動連接有支撐框,所述置物箱的頂部設置有鎖定構件,所述支撐框的頂部貫穿置物箱并與鎖定構件接觸。該發(fā)明,跟蹤相機會將無人機的位置實時傳輸給控制器,控制器會根據數據啟動角度調節(jié)裝置對跟蹤相機以及信號接收器本體的角度進行調節(jié),進而讓跟蹤相機以及信號接收器本體可以始終與無人機對準,解決了現有設備不具備對準跟蹤的作用,讓設備可以及時對無人機進行跟蹤,提高信號接收器本體接收信號的效果,提高對無人機的使用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對準跟蹤裝置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無人機與地面端無線光通信對準跟蹤裝置。
背景技術
無人駕駛飛機簡稱“無人機”,英文縮寫為“UAV”,是利用無線電遙控設備和自備的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不載人飛機,或者由車載計算機完全地或間歇地自主地操作。
目前,無人機在使用時會與地面端無線光通信設備進行交互,無線光通信設備中的信號接收器會接收無人機傳輸的信號,而無人機在使用時會在無線光通信設備上方移動時,現有的設備不具備對準跟蹤的作用,導致信號接收器不能及時對準無人機,影響信號接收器接收無人機所發(fā)出的信號,并且現有的裝置不方便攜帶,給使用者帶動不便,所以需要人機與地面端無線光通信對準跟蹤裝置。
發(fā)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無人機與地面端無線光通信對準跟蹤裝置,以解決現有裝置不方便攜帶以及不具備對準跟蹤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無人機與地面端無線光通信對準跟蹤裝置,包括信號接收器本體,所述信號接收器本體的外側設置有置物箱,所述置物箱的內壁滑動連接有支撐框,所述置物箱的頂部設置有鎖定構件,所述支撐框的頂部貫穿置物箱并與鎖定構件接觸,所述支撐框上固定安裝有角度調節(jié)裝置,所述信號接收器本體的底部與角度調節(jié)裝置固定連接,所述角度調節(jié)裝置的頂部固定連接有跟蹤相機,所述支撐框的左側固定連接有控制器,所述跟蹤相機的輸出端與控制器信號連接,所述控制器的輸出端與角度調節(jié)裝置信號連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鎖定構件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底部與置物箱固定連接,所述固定框的內壁滑動連接有鎖定板,所述鎖定板的底部與置物箱滑動連接,所述鎖定板上開設有兩個鎖定槽,右側所述鎖定槽的內壁與支撐框接觸。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固定框的正面固定連接有兩個彈簧,兩個所述彈簧的另一端均與鎖定板固定連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鎖定板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拉條,所述拉條的外側開設有防滑紋。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角度調節(jié)裝置包括馬達一,所述馬達一的底部與支撐框固定連接,所述馬達一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上穿插有支撐桿,所述支撐板的外側設置有支撐環(huán),所述支撐桿的兩端均與支撐環(huán)固定連接,所述支撐板的正面固定連接有馬達二,所述馬達二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有齒輪,所述齒輪的右側與支撐桿相嚙合,所述支撐環(huán)上滑動連接有U型滑塊,所述U型滑塊底部固定連接有馬達三,所述U型滑塊上穿插有驅動桿,所述驅動桿的底端與馬達三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所述驅動桿的右側與支撐環(huán)相嚙合,所述U型滑塊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支架,所述信號接收器本體與跟蹤相機的底部均與支架固定連接,所述控制器的輸出端分別與馬達一、馬達二和馬達三信號連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置物箱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四個螺紋套,四個所述螺紋套的內壁均螺紋連接有支撐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無錫珩信電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經無錫珩信電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79716.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