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無創腦血流檢測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378054.1 | 申請日: | 2021-04-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0082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13 |
| 發明(設計)人: | 盧揚建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蘇穗綠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8/06 | 分類號: | A61B8/06 |
| 代理公司: | 佛山粵進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463 | 代理人: | 耿鵬 |
| 地址: | 215000 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竹園路***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無創腦 血流 檢測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無創腦血流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模塊:超聲發射模塊、成像模塊、通訊模塊、主機模塊以及顯示模塊;本無創腦血流檢測系統通過發射模塊中的近紅外激光器提供信號激勵,激光器發出的光通過一系列膠合透鏡照射到目標組織上,同時成像模塊采集腦血流動態變化圖像信息將所述圖像信息進行數字化處理,通訊模塊將所采集到的腦血流動態變化圖像信息發送到主機模塊,主機模塊將所述圖像信息進行圖像重建,生成激光散斑圖像,計算所述激光散斑圖像信息的散斑襯比值,分析得到腦血流變化情況。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理學領域,更具體的,涉及一種無創腦血流檢測系統。
背景技術
顱腦創傷是神經外科常見病和多發病,特別是中重型顱腦創傷病情兇險,死殘率高,一直是神經外科的重點和難點。創傷、感染和腫瘤等是引起腦損傷的常見原因。導致腦損傷的危險因素包括創傷部位的直接損傷,創傷后相關各種病理生理過程引起的繼發性損傷,其中應激反應可持續相當一段時間,可能達到數日甚至數月,各種研究報道顯示,腦損傷是一個持續進展的病理損傷過程。
研究發現,顱內壓力和血流動力學改變對顱腦損傷后神經系統功能的改變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能夠更加便捷、準確的檢測腦血流變化,需要開發一款系統進行實現,該腦血流檢測系統可實現無創檢測,根據卷積神經網絡模型識別目標組織血管直徑變化情況,通過近紅外光譜照射目標組織,采集目標對象腦血流分布圖像,生成激光散斑襯比圖像,計算得到散斑圖像的襯比值,將襯比值與腦血流變化情況相匹配,通過對比不同時刻的散斑圖形襯比值,得到腦血流的相對變化值。在該腦血流檢測系統實現過程中,如何對目標組織血管直徑變化進行識別與捕捉,如何通過散斑圖像襯比值得到腦血流的相對變化值都是亟不可待需要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至少一個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無創腦血流檢測系統。
一種無創腦血流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模塊:超聲發射模塊、成像模塊、通訊模塊、主機模塊以及顯示模塊;
所述超聲發射模塊用于為系統提供信號激勵;
所述成像模塊用于采集目標組織的圖像信息,并進行數字化處理,同時將所述目標組織的圖像信息輸入到所述通訊模塊;
所述通訊模塊用于將所接收到的經過數字化處理的所述目標組織的圖像信息傳輸到所述主機模塊;
所述主機模塊對接收到的經過數字化處理的所述目標組織的圖像信息進行處理分析,通過卷積神經網絡模型根據所訴目標組織的圖像信息識別血管直徑變化,同時生成激光散斑圖像,分析得到腦血流變化情況,并將所述的腦血流變化情況信息傳輸到所述顯示模塊;
所述顯示模塊用于接收腦血流變化情況信息,并按預設方式顯示。
本方案中,所述的超聲發射模塊包括近紅外激光器、數字信號發生器、線性功率放大器、超聲換能器、準直透鏡;
所述近紅外激光器作為激光源,配合所述數字信號發生器提供脈沖激光;
所述數字信號發生器用于控制超聲波的基本頻率,同時為所述紅外激光器提供方波觸發信號;
所述超聲換能器將信號源發出的電功率轉換為機械功率,通過超聲波的形式表現;
所述線性功率放大器用于放大光聲信號;
所述準直透鏡將擴散光變為平行光,并用于改變激光傳播方向。
本方案中,所述的成像模塊包括CCD圖像傳感器、體視顯微鏡、圖像采集卡;
所述CCD圖像傳感器用于獲取目標組織圖像信息,并將所述的圖像信息轉化為數字信號;
所述體視顯微鏡用于配合所述CCD相機獲取目標組織腦血流圖像信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蘇穗綠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蘇州蘇穗綠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7805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