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道床脫空監測結構、道床脫空及隧道沉降監測與整治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377318.1 | 申請日: | 2021-04-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9170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09 |
| 發明(設計)人: | 陳春紅;吳明明;樓永良;周奇輝;劉尊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C5/00 | 分類號: | G01C5/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韓小燕 |
| 地址: | 310014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道床 脫空 監測 結構 隧道 沉降 整治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道床脫空監測結構、道床脫空及隧道沉降監測與整治結構。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道床脫空監測結構、道床脫空及隧道沉降監測與整治結構。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道床脫空監測結構,用于監測隧道內道床與管片之間的空隙,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道床中心線設有若干豎直貫穿道床的監測孔,監測孔內同軸插裝有監測桿,監測桿下端固定于下方所述管片上,監測桿上端露出于監測孔外,所述監測桿上制有能與監測孔配合讀取數值從而監測道床脫空情況的刻度。本發明適用于地下交通工程領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道床脫空監測結構、道床脫空及隧道沉降監測與整治結構。適用于地下交通工程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地下交通的快速發展,地鐵建設進程不斷加快,地鐵隧道在軟土區域應用也越來越多。由于軟土的特點:壓縮性大、靈敏度高、固結時間長等,隧道投入運營后,軟土區域的隧道工后沉降未穩,還處于持續沉降狀態;或在列車運營荷載、外部施工擾動的情況下,隧道下臥的軟土層收到擾動后隧道沉降明顯,隧道局部沉降后,隧道縱向曲率增大,道床砼與管片結構之間產生空隙即道床脫空,列車行駛過程中存在安全隱患。
由于隧道道床采用砼澆筑,隧道管片原有注漿孔已被道床砼結構封實,無法對隧道底部直接進行注漿,也無法探測道床砼與管片結構之間是否存在空隙。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道床脫空監測結構、道床脫空及隧道沉降監測與整治結構。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道床脫空監測結構,用于監測隧道內道床與管片之間的空隙,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道床中心線設有若干豎直貫穿道床的監測孔,監測孔內同軸插裝有監測桿,監測桿下端固定于下方所述管片上,監測桿上端露出于監測孔外,所述監測桿上制有能與監測孔配合讀取數值從而監測道床脫空情況的刻度。
所述監測桿與監測孔之間設有能使監測桿在監測孔內順暢軸向移動的隔離層。
所述隔離層采用油氈布。
所述道床上表面對應所述監測孔制有圓柱凹槽并配有橡膠保護蓋。
所述監測桿螺紋連接固定于所述管片上。
一種道床脫空及隧道沉降監測與整治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的道床脫空監測結構,所述道床脫空監測結構中監測桿采用中空的注漿管,注漿管固定于所述管片上并與管片上相應的注漿孔連通。
所述注漿管上靠近注漿管與所述管片上注漿孔的接駁點處設有用于對道床與管片之間空隙注漿的出漿口。
根據從所述注漿管外壁的刻度與所述監測孔配合讀取的數值變化判斷道床是否脫空;
當判斷道床脫空時,通過注漿管配合管片上的注漿孔對管片下方區域進行注漿。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在道床監測孔內插裝有帶刻度的監測桿,監測桿下端固定于管片上,通過觀測監測孔孔口對應監測桿上的刻度,實現對道床脫空情況的監測。
本發明中監測桿采用注漿管,并與管片上注漿孔連通,形成注漿通道,當觀測道道床脫空時,通過注漿通道往管片下方區域注漿。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的平面布置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中注漿管部位的局部放大圖。
1、注漿孔;2、監測孔;3、管片;4、道床;7、接駁點;8、隔離層;9、刻度;10、圓柱凹槽;11、橡膠保護蓋。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7731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