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雙離線場景下的聚合支付方法、裝置、接收端及支付端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375287.6 | 申請日: | 2021-04-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80783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17 |
| 發明(設計)人: | 劉高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高峰 |
| 主分類號: | G06Q20/06 | 分類號: | G06Q20/06;G06Q20/32;G06Q20/38;G06Q20/4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129 廣東省深圳***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離線 場景 聚合 支付 方法 裝置 接收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雙離線場景下的聚合支付方法、裝置、接收端及支付端。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端提供多個驗證接口,每個驗證接口分別提供多種雙離線支付方式中一種支付方式的驗證方式,其中每個驗證接口在接收到離線支付憑證時調用該驗證接口對應的驗證方式以進行驗證,其中,該離線支付憑證中包括的商戶識別信息是接收端向支付端提供的,從而使得支付端在生成的該離線支付憑證中包括該商戶識別信息,進而使得該離線支付憑證通過接收端的驗證。本方法在雙離線場景下,在接收端上可以整合多種雙離線支付方式;對于支付端而言,使用同一個輸入信息即可以觸發不同的支付端完成數字資產的支付過程,從而簡化了支付端的操作,提高了用戶的使用體驗。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數字資產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雙離線場景下的聚合支付方法、裝置、接收端及支付端。
【背景技術】
數字資產是指以電子數據形式存在的資產,例如虛擬資產、數字貨幣、電子貨幣等。在數字資產的網絡支付業務中,通常的情形是支付端(如付款方設備)和接收端(如收款方設備)中的至少一方能夠與數字資產服務端(如登記中心、支付中心)進行實時通信,并向數字資產服務端發出支付數字資產或接收數字資產的請求,數字資產服務端根據收到的請求進行數字資產的實時劃轉。
雙離線場景是指在支付端和接收端都不能與數字資產服務端進行實時通信時的場景,例如行駛中的飛機、沒有網絡信號覆蓋的偏僻山區或公海輪船或地下商場、數萬人同時就餐造成網絡支付堵塞的大型食堂、通信網絡或數字資產服務端出現故障等場景,使得支付端和接收端都不能與數字資產服務端進行實時通信。相應的,雙離線支付是指在雙離線場景下進行的支付。
隨著數字資產業務在金融、支付等領域的快速推進,例如支付寶、微信支付、央行數字貨幣及各類銀行支付業務等,都有實施雙離線支付的需求和必要,因此,針對支付寶、微信支付、央行數字貨幣及各類銀行支付業務等的雙離線支付方式,為了簡化支付端和接收端的操作和提高使用體驗,有必要提供雙離線場景下的聚合支付能力,將多種雙離線支付方式進行整合。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背景信息僅用于加強對本發明背景技術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構成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已知的現有技術信息。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雙離線場景下的聚合支付方法、裝置、接收端及支付端,進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由于相關技術的限制和缺陷而導致的一個或者多個技術問題,包括以下技術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雙離線場景下的聚合支付方法,應用于支付端,所述方法包括:
通過局域網絡向接收端發送支付請求,以使得所述接收端獲取預先設置的商戶識別信息;
接收所述接收端返回的所述預先設置的商戶識別信息;
生成離線支付憑證,所述離線支付憑證中包括所述預先設置的商戶識別信息和相應的數字資產;
通過局域網絡向所述接收端對應的驗證接口發送所述離線支付憑證,以使得所述對應的驗證接口在接收到所述離線支付憑證時調用對應的驗證方式以進行驗證,并且在驗證所述離線支付憑證合法之后,確定所述支付端支付成功,所述對應的驗證接口是指對應于所述支付端的驗證接口。
優選的,所述相應的數字資產包括:
余額形式的數字資產,或者字符串形式的數字資產。
優選的,若所述接收端提供對多個商戶的支持,則在所述支付請求中還包括映射字符串,以使得所述接收端獲取該映射字符串,并且根據該映射字符串獲取相應商戶的商戶識別信息。
優選的,所述通過局域網絡向所述接收端對應的驗證接口發送所述離線支付憑證包括:
在所述支付端內預置所述對應的驗證接口的地址,根據該預置的地址將所述離線支付憑證發送給所述對應的驗證接口;或者,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高峰,未經劉高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7528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