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反硝化真菌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110374458.3 | 申請日: | 2021-04-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16649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28 |
| 發(fā)明(設計)人: | 徐煒;左嘯天;張新旭;高淵皓;駱祝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深圳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1/14 | 分類號: | C12N1/14;C02F3/28;C02F3/34;C02F101/16;C12R1/77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陽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王鍇 |
| 地址: | 361005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硝化 真菌 及其 應用 | ||
本發(fā)明涉及環(huán)境微生物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反硝化真菌及其應用,反硝化真菌為茄腐鐮孢菌,分類命名為Fusarium?solani?DS3,保藏單位為中國典型培養(yǎng)物保藏中心,保藏編號為CCTCC?NO:M?2020859。本發(fā)明提供的反硝化真菌,生長繁殖快、除氮能力強,能夠利用多種有機碳源生長和除氮,能夠有效去除不同鹽度和pH條件下的硝酸鹽廢水中的硝酸鹽。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環(huán)境微生物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反硝化真菌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工業(yè)的發(fā)展,以硝酸或硝酸鹽作為原材料或輔助材料的行業(yè),如機械、化工、電鍍、光伏等,產生了越來越多越多的含硝酸鹽濃度較高的工業(yè)廢水,造成了大量的直接的硝酸鹽污染。
硝酸鹽污染對水體及環(huán)境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會造成很大危害,嚴重時會破壞水體的生態(tài)平衡,導致水體富營養(yǎng)化,產生赤潮、水華等現(xiàn)象,造成大量的水生動物死亡,使環(huán)境、經(jīng)濟造成嚴重損害。另外,硝酸鹽污染對人體也具有很大危害,當硝酸鹽被射入人體內后,部分被還原為亞硝酸鹽,嚴重時會造成高鐵血紅蛋白血癥、胃癌等疾病,影響人體的健康。
目前,國家有關標準已經(jīng)對水體中硝酸鹽濃度做了規(guī)定,其中,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5749-2006規(guī)定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的硝酸鹽最高允許濃度(以N計)為20mg/L,地表水質量標準GB3838-2002規(guī)定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的硝酸鹽最高允許濃度(以N計)為10mg/L。由此可見,如何有效治理硝酸鹽廢水,是水污染治理中的重點之一。
由于硝酸鹽的特征之一是在水中的溶解度極高,因此常規(guī)的化學沉淀法不能去除硝酸鹽,目前,處理含氮廢水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化學法和生物處理法。其中,物理化學法主要為離子交換法、電催化法、反滲透法等,但是這些方法的投資成本較高、效果較不穩(wěn)定。對比之下,應用最廣泛的是生物法,其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種能夠利用硝酸鹽的微生物來處理含氮廢水,具有成本較低,條件較為溫和等優(yōu)點。但是,生物法對廢水的水質要求較高,由于多數(shù)反硝化微生物在鹽度和pH方面能夠適應的范圍較窄,因此,對于鹽度和pH波動變化較大的廢水,以及主要來自化工行業(yè)的高鹽及強酸性硝酸鹽廢水,生物處理法往往難以開展。因此如何有效對不同鹽度和pH條件下的硝酸鹽廢水進行除氮,是水污染治理中的難點之一。
發(fā)明內容
因此,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的反硝化微生物在鹽度和pH方面能適應的范圍較窄的缺陷,從而提供一種反硝化真菌及其應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反硝化真菌,其為茄腐鐮孢菌,分類命名為Fusarium?solani?DS3,保藏單位為中國典型培養(yǎng)物保藏中心,保藏編號為CCTCC?NO:M?2020859,保藏日期2020年12月7日。
可選的,其分離自東山灣表層海水。
可選的,所述反硝化真菌按如下步驟分離得到:
將東山灣表層海水轉接到以硝酸鹽為唯一氮源的反硝化液體培養(yǎng)基中富集后得富集培養(yǎng)基;
取富集培養(yǎng)基稀釋后涂布接種到以硝酸鹽為唯一氮源的反硝化固體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挑取長出的單菌落轉移至新的反硝化固體培養(yǎng)基中劃線培養(yǎng),待新的菌落長出后,再次挑取劃線培養(yǎng),重復2-3次,得到菌株的純培養(yǎng)物。
可選的,每升所述反硝化液體培養(yǎng)基包含如下原料:
NaNO3?0.3-0.45g、CH3COONa·3H2O?7.5-8.0g、K2HPO4·3H2O?7.5-8.0g、?KH2PO41.2-1.7g、MgSO4·7H2O?0.05-0.1g、NaCl?25-35g、微量元素溶液2ml。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深圳大學,未經(jīng)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深圳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7445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