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燃油及生物質顆粒一體節能灶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373139.0 | 申請日: | 2021-04-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28457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09 |
| 發明(設計)人: | 蘇燦示;蘇康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燦示 |
| 主分類號: | F23D14/02 | 分類號: | F23D14/02;F24C1/02;F24C15/00 |
| 代理公司: | 南寧市來來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5118 | 代理人: | 來光業 |
| 地址: | 530318 廣西壯族自治***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燃油 生物 顆粒 一體 節能 | ||
1.一種燃油及生物質顆粒一體節能灶,包括爐架(1)和灶體(9),所述的爐架(1)上安裝有灶殼(2),所述的灶體(9)安裝在灶殼(2)內的爐架(1)上,灶體(9)內為爐膛,爐膛的后側連通有排煙通道(8),爐膛的內頂部用于安放鍋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爐架(1)的后上方設置有燃油箱(6)和生物質顆粒箱(7),燃油箱(6)的底部設置有出油口(5),出油口(5)上安裝有出油閥(4);生物質顆粒箱(7)的底部設置有出料口,出料口處安裝有螺旋輸送器(3);所述的灶體(9)的內下部安置有爐頭總成,爐頭總成包括底部封口的供氧筒(19),供氧筒(19)的內下部通過供氧管(22)連接有鼓風機(23);供氧筒(19)的內上部卡罩有底部封口的燃火筒(15),燃火筒(15)的上部外周設置有卡環,卡環卡裝在供氧筒(19)內上部的卡臺上,燃火筒(15)的外壁與供氧筒(19)的內壁不接觸,留有縫隙;燃火筒(15)的內底部安置有霧化頭(17),霧化頭(17)設置有進油口(18),進油口(18)通過管路與安裝有出油閥(4)的出油口(5)連通,與霧化頭(17)對應的燃火筒(15)的筒壁上安裝有用于點火的脈沖點火器(16),燃火筒(15)的筒壁還環狀設置有多個進氧孔(29);燃火筒(15)的頂部罩有聚火筒(14),螺旋輸送器(3)的出口端與聚火筒(14)的筒壁連通;所述的燃火筒(15)的卡環上設置有多個與聚火筒(14)內腔連通的過氧孔(30),聚火筒(14)的內壁底端設置有上小下大的導氧斜口(31),導氧斜口(31)圈圍在過氧孔(30)的外部;聚火筒(14)的內壁頂端設置有上小下大的聚火斜口(32);所述的霧化頭(17)為上端封閉的圓筒罩,圓筒罩的罩壁環狀設置有多個霧化孔(28);所述的爐架(1)前方的灶殼(2)上安裝有生物質顆粒開關(12)、鼓風機開關(24)、燃油開關(25)和脈沖點火開關(27);生物質顆粒開關(12)、鼓風機開關(24)、燃油開關(25)和脈沖點火開關(27)都連接有電源;生物質顆粒開關(12)與螺旋輸送器(3)的驅動馬達連接,控制其啟停及送料速度;鼓風機開關(24)與鼓風機(23)連接,控制其啟停及風力大小;燃油開關(25)與出油閥(4)連接,控制其開關;脈沖點火開關(27)與脈沖點火器(16)連接,控制脈沖點火器(16)點火;供氧筒(19)、燃火筒(15)和聚火筒(14)都為圓筒狀;所述的供氧管(22)上設置有燃氣供氣口(21),燃氣供氣口(21)與燃氣提供裝置連接;所述的聚火筒(14)的內上部架設有聚火罩(33),聚火罩(33)的底部設置有多個聚火孔(34),聚火罩(33)的罩壁上也環狀設置有多個聚火孔(34);聚火罩(33)處安裝有燃氣點火器(1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及生物質顆粒一體節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灶體(9)采用金屬材料制成,其內壁設置有耐火泥層(35)。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油及生物質顆粒一體節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灶體(9)采用金屬材料制成,其外壁設置有隔熱層(10),隔熱層(10)采用隔熱棉制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任一項所述的燃油及生物質顆粒一體節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灶體(9)上設置有觀火口(11)。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及生物質顆粒一體節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灶體(9)的底部安裝有集灰托(20)。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及生物質顆粒一體節能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氣點火器(13)連接有燃氣點火開關(26),燃氣點火開關(26)連接有電源并安裝在爐架(1)前方的灶殼(2)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燦示,未經蘇燦示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73139.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