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自動化炸藥裝藥滾壓工裝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372847.2 | 申請日: | 2021-04-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28911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24 |
| 發明(設計)人: | 邸鑫;羅觀;蔡賈林;高寒;胡入丹;黃榮;黃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F42B33/00 | 分類號: | F42B33/00;F42B33/02 |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標專利事務所(有限合伙) 51213 | 代理人: | 郭會 |
| 地址: | 621000***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動化 炸藥 裝藥滾壓 工裝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自動化炸藥裝藥滾壓工裝,包括壓頭裝置、壓力控制裝置以及快換裝置,快換裝置、壓頭裝置分別安裝于壓力控制裝置上;壓頭裝置包括滾動壓頭、壓頭連接件和壓力推進軸,壓力控制裝置包括伸縮沖頭及壓力控制器;快換裝置與壓力控制器連接,伸縮沖頭與壓力控制器連接并通過壓力控制器控制,伸縮沖頭的伸縮端與壓力推進軸的一端連接,壓力推進軸的另一端通過壓頭連接件與滾動壓頭連接。本發明的工裝可以實現高粘度炸藥配方自動裝藥的滾壓工裝,該工裝可以應用于微小尺寸溝槽結構裝藥當中,其具有控制精準、安全性高、操作方便、安裝拆卸簡單的特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炸藥滾壓工裝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自動化炸藥裝藥滾壓工裝。
背景技術
隨著兵器科學技術的發展,武器組件日益多樣化以及復雜化。從成型藥柱到傳爆序列,武器結構尺寸不斷減小并越發精密,并且向精確制導以及高效毀傷的方向發展,同時定向武器系統也應運而生。這些不斷發展的武器系統對炸藥配方本質特性、炸藥起爆傳爆性能以及裝藥技術的應用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配方的綜合性能以及裝藥技術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武器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毀傷效率。
針對上述問題,自動裝藥技術被逐漸應用到炸藥裝藥當中。自動裝藥技術可以通過程序控制減少人工裝藥帶來的性能波動,提升整體裝藥質量,從而提高武器系統的性能。除此之外,自動裝藥技術在裝藥效率提高以及本質安全性提升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因此是裝藥技術的重要研究方向。
裝藥工藝的選擇取決于很多因素,但最關鍵的是所裝炸藥配方的各項性能指標,包括物理化學性能以及添加劑的影響等。自動裝藥由于裝藥方式的限制多采用具有高流變性能、低粘度的炸藥配方,有時又會輔之以紫外光固化等快速固化工藝。但是高粘度物料自動裝藥技術難度較高,相關研究鮮有見諸于報道,而實現高粘度物料自動裝藥,尤其是微小溝槽結構的自動裝藥,是解決相關裝藥技術瓶頸的重要途徑。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術中不足,提供一種自動化炸藥裝藥滾壓工裝,可以實現高粘度炸藥配方自動裝藥的滾壓工裝,該工裝可以應用于微小尺寸溝槽結構裝藥當中,其具有控制精準、安全性高、操作方便、安裝拆卸簡單的特點。
為了達到上述的技術效果,本發明采取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自動化炸藥裝藥滾壓工裝,包括壓頭裝置、壓力控制裝置以及快換裝置,所述快換裝置、壓頭裝置分別安裝于壓力控制裝置上;所述壓頭裝置包括滾動壓頭、壓頭連接件和壓力推進軸,所述壓力控制裝置包括伸縮沖頭及壓力控制器;所述快換裝置與壓力控制器連接,伸縮沖頭與壓力控制器連接并通過壓力控制器控制,所述伸縮沖頭的伸縮端與壓力推進軸的一端連接,壓力推進軸的另一端通過壓頭連接件與滾動壓頭連接;使用時,通過快換裝置將整個工裝與六軸機械手相連接,通過機械手控制滾壓工裝精確移動,利用滾動壓頭擠壓炸藥實現微小溝槽的裝藥,在滾壓過程中,伸縮沖頭通過壓縮空氣控制沖頭伸出以及縮回,壓力控制器通過調整空氣壓力控制伸縮沖頭最大滾動壓力,從而通過伸縮沖頭控制滾動壓頭以不同壓力擠壓高粘度炸藥從而填充爆炸網絡結構,最終實現不同結構微小溝槽以及其它結構炸藥裝藥。
進一步地,所述伸縮沖頭為三軸伸縮沖頭,包括主驅動軸及位于主驅動軸兩側的輔助驅動軸,通過將伸縮沖頭設計為三桿伸縮裝置,實現伸縮沖頭可控伸出以及回縮,能夠使滾動壓頭以不同壓力壓實炸藥組分。
進一步地,所述伸縮沖頭的伸縮范圍為0~15厘米,具體伸縮范圍也可根據實際情況設定。
進一步地,所述壓力控制器用于控制伸縮沖頭的最大壓力,且壓力范圍為0~1Mpa。
進一步地,所述壓頭連接件呈T字形,壓頭連接件的一端與壓力推進軸連接,壓頭連接件的另一端與滾動壓頭連接,通過設計滾動壓頭與伸縮沖頭的連接裝置壓頭連接件,實現滾動壓頭在伸縮沖頭上的快速更換以及穩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壓力推進軸和/或滾動壓頭為圓柱形。
進一步地,所述滾動壓頭的材質為黃銅。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未經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7284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