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維生素C乙基醚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371910.0 | 申請日: | 2021-04-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214197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09 |
| 發明(設計)人: | 李新志;張彬;孔祥雨;崔新強;楊利;劉文濤;毋立華;紀紅英;馮巧巧;王洪臣;魏樂坤;鄭德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省藥學科學院;山東海佑福瑞達制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D307/62 | 分類號: | C07D307/6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0101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維生素 乙基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維生素C衍生物的制備方法,具體為維生素C乙基醚的制備方法。本方法以維生素C為起始原料,先與環戊酮反應生成縮酮,然后再與乙醇和氯化亞砜反應成醚,最后經鹽酸水解縮酮制得維生素C乙基醚。該方法原料易得,操作簡單,綠色環保,成本低廉,適合工業化生產。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維生素C乙基醚的制備方法,屬于化妝品原料合成領域。
背景技術
維生素C是自然界中最強的抗氧化劑之一,能捕捉自由基,保護細胞組織,抵御自由基和活性氧物質造成的損害。由于維生素C的低親脂性、熱敏性和自身氧化降解性等缺點,其應用受到限制。因此,許多改善其性能的維生素C衍生物應運而生,如已廣泛應用的維生素C磷酸酯鎂、維生素C棕櫚酸酯等。維生素C乙基醚是一種新的親油親水兩性維生素C衍生物,在配方中能夠極為方便地使用,容易穿透皮膚角質層進入真皮層,進入皮膚后,容易被生物酶分解而發揮維生素C的生物學功效,從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因此可在化妝品中用作防老化劑和美白劑。其化學結構式如下:
目前維生素C乙基醚的合成方法分為一步法和三步法。一步合成法為維生素C直接和鹵代烷烴或硫酸二乙酯在縛酸劑的催化下反應制得維生素C乙基醚。三步合成法為維生素C先與丙酮在酸的催化下生成5,6-O-異亞丙基-抗壞血酸,然后再與鹵代烷烴或硫酸二乙酯反應成醚,最后在酸的催化下縮酮水解,生成維生素C乙基醚。
一步法不僅3位羥基烷化,5,6位羥基也可能會烷基化,生成雜質較多,分離困難,收率低。三步法可以保護5,6位羥基不被烷基化,反應生成雜質較少;但是烷基化反應溶劑為DMSO或DMF,產品在溶劑中高度溶解,產品收率低且后處理困難,以鹵代烷烴或硫酸二乙酯作烷基化試劑,其毒性和污染均較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了一種適用于工業化生產的維生素C乙基醚的合成方法。本方法使用維生素C為原料,在乙酰氯的催化下與環戊酮反應成縮酮,然后再與乙醇和氯化亞砜在三乙胺的催化下成醚,最后在稀鹽酸的催化下水解縮酮,制得維生素C乙基醚。制備過程更加適用于工業化生產,對環境更友好,后處理簡單,總收率和純度更高。
一種維生素C乙基醚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以維生素C為起始原料,以環戊酮為反應物和溶劑,在乙酰氯的催化下,于20-30℃反應4h,過濾,得到5,6-O-環戊基-抗壞血酸。
步驟2:將氯化亞砜滴加入乙醇中,0~5℃反應1h,加入5,6-O-環戊基-抗壞血酸和三乙胺,回流反應12h,減壓蒸干,加入乙酸乙酯和水,攪拌,分液,蒸除乙酸乙酯約剩1/4,0-5℃析晶2h過濾,得到3-O-乙基-5,6-O-環戊基-抗壞血酸醚。
步驟3:將3-O-乙基-5,6-O-環戊基-抗壞血酸醚和稀鹽酸50℃反應2h,減壓蒸干,所得產品用乙醇重結晶,得到維生素C乙基醚。
具體合成反應路線為:
具體的,所述步驟1中環戊酮和維生素C的質量比為5:1至10:1,其中優選7:1;乙酰氯和維生素C的摩爾比為0.5:1至1.5:1,其中優選1:1。
所述步驟2中乙醇和中間體1的質量比為3:1至10:1,其中優選5:1;氯化亞砜和中間體1的摩爾比為1.2:1至2:1,其中優選1.5:1;三乙胺和中間體1的摩爾比為1.2:1至2:1,其中優選1.5:1;乙酸乙酯和中間體1的質量比為4:1至10:1,其中優選8:1;水和中間體1的摩爾比為3:1至10:1,其中優選5:1。
所述步驟3中稀鹽酸摩爾濃度為3mol/L,稀鹽酸和中間體2重量比為5:1至10:1,其中優選8:1;乙醇和中間體2重量比為3:1至8:1,其中優選5:1。
本工藝與文獻報道方法相比有如下優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省藥學科學院;山東海佑福瑞達制藥有限公司,未經山東省藥學科學院;山東海佑福瑞達制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7191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