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雙目3D感知的工業AI關鍵技術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370963.0 | 申請日: | 2021-04-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8480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09 |
| 發明(設計)人: | 胡學峰;周文君;蔡晨煒 | 申請(專利權)人: | 泰州左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5J9/16 | 分類號: | B25J9/16;G06F3/01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5300 江蘇省泰州市醫藥高新技術產***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雙目 感知 工業 ai 關鍵技術 | ||
本發明提供雙目3D感知的工業AI關鍵技術,涉及工業AI技術領域。該雙目3D感知的工業A I關鍵技術,包括工業機器人、雙目相機、微機系統、三維測量系統、環境凈化系統以及人工控制中心;所述工業機器人由機器人控制中心、伺服傳動機構以及執行機構組成;所述雙目相機包括圖像捕捉模塊、圖像識別模塊以及圖像傳輸模塊;所述環境凈化系統由抽氣機構、吹氣機構以及排障機械臂組成;所述雙目相機安裝于工業機器人機械臂上。通過設計雙目相機、微機系統、三維測量系統、環境凈化系統以,既可以工件的外部環境進行感知,同時也可以對外部環境進行自動凈化,最終通過三維測量系統的精確測量,從而可以大大提高對加工工件以及加工設備的定位精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工業AI技術領域,具體為雙目3D感知的工業AI關鍵技術。
背景技術
人工智能,亦稱AI、機器智能,指由人制造出來的機器所表現出來的智能;通常人工智能是指通過普通計算機程序來呈現人類智能的技術。AI的核心問題包括建構能夠跟人類似甚至超卓的推理、知識、規劃、學習、交流、感知、移物、使用工具和操控機械的能力等;當前有大量的工具應用了人工智能,其中包括搜索和數學優化、邏輯推演,人工智能在計算機領域內,得到了愈加廣泛的重視,并在機器人,經濟政治決策,控制系統,仿真系統以及智能工業等領域中得到應用。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工業AI技術也在智能工業領域得到了較多的運用,工業AI的研究重點在于雙目立體視覺在微機操作系統、機器人以及三維尺寸測量中的應用,目前市場上已經有多種工業智能機器人,但現有工業AI機器人在系統設計上仍然存在以一定的缺陷,雙目3D感知技術對工業AI機器人尤為重要,但在工業加工過程中,外部環境對工業AI機器人的操作影響較大,外部較為惡劣的加工環境很容易對機器人雙目3D感知系統造成感知障礙,從而影響對加工工件以及加工設備的定位精度;
因此,亟需開發出一種高效率的雙目3D感知的工業AI關鍵技術。
發明內容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雙目3D感知的工業AI關鍵技術,解決了在工業加工過程中,外部環境對工業AI機器人的操作影響較大,外部較為惡劣的加工環境很容易對機器人雙目3D感知系統造成感知障礙,從而影響對加工工件以及加工設備的定位精度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雙目3D感知的工業AI關鍵技術,包括工業機器人、雙目相機、微機系統、三維測量系統、環境凈化系統以及人工控制中心;
所述工業機器人由機器人控制中心、伺服傳動機構以及執行機構組成;
所述雙目相機包括圖像捕捉模塊、圖像識別模塊以及圖像傳輸模塊,由圖像捕捉模塊、圖像識別模塊以及圖像傳輸模塊組成的雙目相機可以對工件的位置信息進行捕捉、識別以及傳輸;
所述環境凈化系統由抽氣機構、吹氣機構以及排障機械臂組成,抽氣機構、吹氣機構以及排障機械臂可以根據工件周圍的環境情況進行煙氣的抽取收集或吹散,在遇到固體障礙物時由排障機械臂進行自動清障。
優選的,所述雙目相機安裝于工業機器人機械臂上,通過將雙目相機安裝于工業機器人機械臂上,更方便雙目相機對工件進行快速定位。
優選的,所述微機系統由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組成,且所述計算機硬件終端安裝有液晶顯示屏,由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組成微機系統可以對三維測量系統測量工件的3D位置信息進行實時反復計算與驗證,同時也能控制工業機器人和環境凈化系統進行工作。
優選的,所述三維測量系統由紅外定位系統、三維定位系統以及計算機測量處理系統三部分組成,由紅外定位系統、三維定位系統以及計算機測量處理系統三部分組成的三維測量系統可以對工件的三維位置信息進行精確的測量和定位,以便為微機系統提供精確的測量數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泰州左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泰州左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7096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