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河蟹-匙吻鱘-螺的生態養殖方法在審
申請號: | 202110368916.2 | 申請日: | 2021-04-06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4007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9 |
發明(設計)人: | 王宣朋;肖玉榮;張高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宿遷農科所 |
主分類號: | A01K61/59 | 分類號: | A01K61/59;A01K61/10;A01K61/51;A01G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誠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王燦 |
地址: | 223800***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河蟹 匙吻鱘 生態 養殖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水產品的生態養殖技術領域,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河蟹?匙吻鱘?螺的生態養殖方法。本發明方法包括選取池塘、開挖環溝、塘口清整、水草栽植、蟹種放養、螺螄投放、魚種放養、水質管理、飼料投喂、病害防治和捕撈等幾個步驟。本發明采用在河蟹池塘中套養匙吻鱘、螺的生態養殖模式,不僅不影響河蟹的產量、規格和品質,而且充分開發利用水體空間,增加池塘養殖品種。匙吻鱘濾食浮游動物,螺吸收利用排泄物和腐殖質,減輕了水體污染,可實現畝產河蟹95kg~110kg、匙吻鱘45kg~65kg,經濟效益相比于單養河蟹畝均提高1600元以上,且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對推進河蟹產業化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產品的生態養殖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河蟹-匙吻鱘-螺的生態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人們大多利用生態位原理和河蟹生物學習性在養蟹的水面中套放一部分魚、蝦品種,使魚、蝦、蟹互利共存,充分利用系統的剩余能量,對有機污染源進行全面合理的利用,形成一個結構合理、能量轉換率高、效益好的良性漁業生態環境,以達到提高養殖綜合經濟效益的目的。但傳統的套放模式中,主要存在兩點不足:一是魚類品種以鱖、沙塘鱧、翹嘴紅鲌等肉食性魚類為主,不能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二是其它如鰱、鳙、細鱗斜頜鲴等濾食性魚類雖能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但經濟效益又較低,且未能發揮出螺的效用潛力。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河蟹-匙吻鱘-螺的生態養殖方法。通過規定河蟹、匙吻鱘、螺三者的放養時節、放養規格、放養密度、投喂管理等關鍵技術參數,促進水體生物的物資循環作用,降低養殖水體自身污染程度,避免單一品種養殖的風險,達到“東方不亮,西方亮”的效果,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實現生態健康養殖。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河蟹-匙吻鱘-螺的生態養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池塘條件:池塘中的淤泥深度≤0.1m;
(2)開挖環溝:環溝溝底寬3~5m,深0.4~0.8m,坡比1:2~1:3,形成深水區和淺水區,并在所述深水區和淺水區圍網;
(3)塘口清整:2月上旬,曬塘后清整塘底,施肥,上水浸泡,保持淺水區水位為0.1~0.2m,消毒,一周后將水排掉再注入新水;
(4)水草栽植:2月中旬,環溝內保持水深0.2~0.4m,移栽伊樂藻;3月上旬,播種輪葉黑藻和苦草;
(5)蟹種放養:3月下旬,投放蟹種;
(6)螺螄投放:4月上旬,投放螺螄;8月上旬,在塘口螺螄存量少于初次投放量45~50%時,補投螺螄;
(7)魚種放養:4月25日到4月30日,投放匙吻鱘魚種;
(8)水質管理:從魚種放養后保持池塘水的pH值為7.5~8.5,溶解氧≥5mg/L;
(9)飼料投喂:河蟹全程投喂全價配合飼料,4~9月,投喂米糠;
(10)病害防治:每隔15~20d對水體進行消毒,高溫季節水位保持1.2~1.5m;
(11)捕撈:自中秋節開始,捕獲河蟹;第二年春季,捕撈匙吻鱘。
優選的,所述步驟(1)中,池塘的面積為30×667m2~40×667m2,還包括在所述池塘的四周圍埂,并在四周設置玻璃圍擋,所述埂寬為1~1.5m,所述圍擋高0.4~0.5m。
優選的,所述步驟(2)中,所述深水區栽植伊樂藻,所述淺水區栽植輪葉黑藻和苦草,所述圍網高0.8~1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宿遷農科所,未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宿遷農科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36891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